1 / 11
文档名称:

何军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5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何军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10/13 文件大小:2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何军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李白“清水出芙蓉”诗风浅析
姓名何登军
学号 0**********
考区盘龙区
系别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2011年5月10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诗歌主张:标举清真自然诗风…………………………………………………2
第一,反对刻意模仿,提倡创新………………………………………………2
第二,反对雕饰,标树天真自然的诗风………………………………………3
第三,李白对追求自然之美的诗人谢朓的推崇………………………………3
第四,强调“自然天真”的诗歌风格的生成来源于情感的自然兴发………4
二、艺术传达:自然简淡……………………………………………………………6
三、乐府诗歌…………………………………………………………………………7
致谢…………………………………………………………………………………9
参考文献……………………………………………………………………………9
李白“清水出芙蓉”诗风浅析
姓名:何登军考号:0********** 考区:盘龙区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诗风,更偏重于“去雕饰”这样一个与本质论和创作论相连的构成性概念,因此,在李白这里,“清水出芙蓉”也就不仅限于谢灵运那样的自然清景之描绘,而是可以涵盖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不唯李白,盛唐诗人都表现出不假雕饰、天机俊发的审美趋向,这与当时乐府风尚的再度勃兴密切相关。
关键词:清水出芙蓉;雕饰;清真自然;简淡;意象;情感;文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对友人诗歌的这句评价,用于概括其本人的作品特色,可谓准确传神。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诗歌也得到这相似的称许——“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谢诗如芙蓉出水”诚然【1】,谢氏笔下的江南(永嘉、上虞一带)山水,清奇幽秀加之谢氏本人又身为画家,他擅长通过对光线、线条、色彩等的巧妙处理来呈现自然美景,确实留下了不少清词丽句,诸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等等,用“清水出荚蓉”以形容之,从审来分析美性的角度来解释,殆不为过;然而若从构成性的角度,则殊可商榷——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惟不曾废弃雕琢,而且还时常有雕琢过甚之嫌,算不止省净天然。【2】钟嵘云谢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主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3】他对排偶、声律、用典,辞藻的运用十分讲究,确立了一种精密、典丽的艺术范型,沈德潜说其创作乃。惨淡经营,钩深索隐”,【4】可谓知言。然而在李白这里,则无论就构成性概念(与本质论、创作论相连)而言,还是就审美性概念(与风格论、鉴赏论相关)来说,皆可当之,胡应麟说:。俦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消,有调清,有思消,有才清。才清者,王孟储韦之类是也。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王杨之流利,沈宋之丰蔚,高岑之悲壮,李杜之雄大,其才不可概以清言,其格与调与思,则无不清者。【5】这是从创作论而作的阐发;张云敖更从风格论方面加以说明:
“古今来言诗者,曰清雄,曰清警,曰清丽,曰消腴,等而上之门清厚,等而下之曰清浅,厚故清之极至,而浅亦清之见端也,要不离清以为功【6】。至于清水芙蓉之境,我们既可云其清奇,亦可云其消浅,既可云其清丽,亦可云其清腴,这要视包含其中的情感而定。因此,我们说,谢李之诗,虽同为“出水芙蓉”,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李白的“清水芙蓉”,并非像谢灵运那样,仅得之于清新秀美的自然景物之描绘,更源于其创作的自然本真状态,因此,清水芙蓉”在李白笔下,可以涵盖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下面我们专就李白的诗歌来分析其“清水芙蓉”之美学意蕴。
一、诗歌主张:标举清真自然诗风
《古风》三十五、《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良宰》等诗作和《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中反映出来,同时也体现在他对谢朓的推崇上,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反对刻意模仿,提倡创新。
《古风》三十五云:“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诗人运用“丑女效颦”、“寿陵失步”两个曲故来说明在诗歌创作中,不要一味剽窃模仿而失去了自身固有的特质,而应该有所创新以及体现自己的个性,这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是最为关键的,这样方可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而那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诗歌创作,只能象“丑女效颦”一样,令人鄙弃,毫无意义可言。同时,这也是对齐梁以来陈陈相因的不良风气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