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资源法教程论文
课程名称_ 环境资源法教程论文
题目名称___浅析中外环境法论文
学生学院___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___2010环境工程4班_
学号 3210007809_
学生姓名___黄敏__ ________
指导教师___陈文松____________
2012 年 12 月 28日
浅析中外环境法论文
班级: 2010环境工程4班姓名: 黄敏学号:3210007809
摘要:环境法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与法制发展的风格、特色有关, 而且源于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活动。分析我国环境法治的未来方向与途径, 诸如环境法立法模式、道路选择、发展机制等问题, 都应该是蕴含历史规律的创新活动, 它必须得到本国民众、本土化法律文化的支持。
关键词:环境法历史发展中外比较
一、中外环境法发展沿革
对中外环境法发展沿革进行考察,不可回避的是对历史分期问题的看法。马克思的历史分期法以“社会形态”概念为中心,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阶段。但这并不是关于历史分期的唯一观点,中世纪奥古斯丁、德国斯宾格勒和黑格尔、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都提出过自己的历史分期理论。我国历史学家田昌五教授,明确提出应建立中国历史的新体系,反对按照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对中国历史进行分期,主张要综合分析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历史分期问题应采取以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变革为分期界标。[ 2 ]
现存对中国法制史分期的主流作法, 既考虑了“社会形态”与法制发展的关系,又关注了“重大政治事件”的合理影响,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成文法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法系的解体。另外,从法制发展的固有规律出发,不同时期法制的风格和特色得到了特别关心。中国早期法制,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是不公开、不成文的。中国古代法制,以成文法为主体,在法律理论、立法技术、法制规模以及法律内容、司法体制等方面都自成一体。近现代法制,建立起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
(一)国外环境法的历史发展
18世纪 60年代至 20世纪初,是国外环境法产生的时期。由于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活动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广泛,人们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排放的污染物迅速猛增。英、美、日、法等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深刻认识所出现的环境资源问题,疾声呼吁提高生活质量,遏制环境污染。大量境单行法规的出台,成为这一时期令人瞩目的事件。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是外环境法发展的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航工程、生物工程方面都有惊人的发明和突破,并迅速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这一时期,人类深化了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把矛头指向了人类久已习惯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各国纷纷采取综合性环境立法的形式,环境基本法的形成成为显著特点。
20世纪 70年代至今,是国外环境法不断完善的时期。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成为困绕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开始把环境保护条款写进宪法,环境法体系趋于完备并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环境法发展速度如此惊人、影响又异常深刻,即便是在那些以判例法为主的国家里,环境立法也大量以成文形式出现。
(二) 我国环境法的历史发展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