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穷人》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真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穷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穷人》这篇课文节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本课《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文在写法上特色鲜明,一是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二是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三是渔夫与桑娜的对话描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实感。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语文学习的积淀,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感悟难以体会到位,对环境描写,写作方法的学习需要在课文加强练习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穷人、舒适、抱怨、倾听、魁梧、撕破、严肃、忧虑、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美观书写“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4、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段落和再现课文情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五、教学策略:
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速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师生评价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桑娜与渔夫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1、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理解他说的一句话“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用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让学生理解内在的思想,从而为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听写生字词,选取其中一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写字(魁)
2、根据预习,这篇文章都写了哪些人物?(板书:桑娜、渔夫、西蒙)能不能根据课文中的人物,用一二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并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①课标要求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熟练的书写,做到规范,工整。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3、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