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防H7N9禽流感和诺如病毒
主题班会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禽流感病毒于1900年发现,至1955年被分离成功,并被确认为甲型流感病毒。现知主要感染鸡、鸭、火鸡、水禽和候鸟等。其中H5和H7亚型可引起家禽流感流行和死亡,并已发现尚可偶尔由家禽感染人。
疾病概况
禽流感名称于1955年出现,最早叫鸡瘟;
1878年首次报道于意大利;
1901年其病原为“滤过性”病原体;
1955年证实其病原为甲型流感病毒一员;
长期生存在禽中的流感病毒,基因组属禽流感病毒的,称为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发生在禽、哺乳动物和人。
1997年5月~12月香港地区禽流感(H5N1)流行,共发现18名患禽流感病人,其中死亡6例。
2003年荷兰1名兽医感染禽流感病毒(H7N7)而死亡。
1998年以来,我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相继从呼吸系疾病患者体内分离到禽流感病毒(H9N2),均导致轻症病患。近期在东南亚和东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鸡鸭禽流感流行,并引起极少数人感染发病;
人间禽流感疫情历史概况
1997年8月20日WHO公布,从1例3岁香港儿童体内首次分离到禽流感病毒A H5N1株。此次疫情共确诊18例,死亡6例。
1999年香港,2例患者证实为H9N2感染。
2003年2名到过中国福建的香港人感染H5N1,1人死亡。
2003年荷兰发生H7N7感染疫情,报告病例80例,1人死亡,有一些人传人的症据。
2003年香港,1例儿童感染H9N2。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禽和表面健康携带流感病毒的禽类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
水源:粪-水-口途径
密切接触者:尚无定论
垂直传播:从感染的火鸡所下的蛋中分离出病毒
人机械传播:少数报道个别AIV能直接感染人或其它哺乳类动物,尚未发现人或其它哺乳类动物能直接感染禽。
蚊虫传播:尚未获得确凿证据,但可能性存在
发病季节: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爆发于冬、春季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低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长,传播慢,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流行特征
传播途径
H5N1禽流感是透过与家禽近距离接触而传播,而人类之间的传播能力十分之低。
禽流感病毒如何散播?
野鸟体内的禽流感病毒是经由水进行粪口传染;禽流感最初传给哺乳类,如猪和马,也可能是因为水受到粪便的污染。
使用为处理的鸟尸或排泄物来喂猪:1982年美国宾州爆发H5N2流行,病毒及分离自住在鸡棚下的猪只。农场内应避免同时豢养猪和家禽,以避免流感病毒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