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宜兴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十一五”旅游规划实施以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实施“旅游振兴”战略,经受了2007年太湖“水危机”、2008年雪灾、地震、金融危机、2009年H1N1流感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考验,克难攻坚,化危为机,不断完善旅游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格局,围绕“中国陶都、生态宜兴”定位,努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亮点,取得了旅游经济再创新高、发展绩效超越历史的可喜成绩。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战略决策的关键时期,也是宜兴市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三足鼎立产业新格局,实现旅游产业向观光、度假、休闲综合性产业转变的重要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纲要》的精神,结合宜兴旅游业发展实际,特编制《宜兴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规划》用全球视野、前瞻理念、科学方略谋划“十二五”宜兴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是“十二五”期间宜兴旅游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规划》的实施,将促进宜兴经济结构优化、文化建设加强、城市功能转换、生态环境改善,从而助推宜居宜游的生态宜兴、文脉厚重的文化宜兴、包容共生的和谐宜兴的建设,使宜兴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第一章   回顾“十一五”,旅游快速大发展
“十一五”期间,宜兴旅游业成功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坚持改革创新,致力整合资源与项目开发,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旅游竞争力为重点,在优化资源整合、加大旅游投入、创新促销理念、改善服务功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实现了快速、平稳、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地位稳中有升
“十一五”期间,宜兴市旅游经济增长迅速,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总收入均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年旅游接待人数从“十五”“十一五”期末的 ,年均增长速度达 29 %;年旅游总收入从“十五”“十一五”, 年均增长幅度达26%。其中,“十一五”,%,,年均增长达到30%。
表1:“十一五”期间历年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统计表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游客总数(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国际旅游收入(亿元)
旅游总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提档升级成效显著,旅游产业主体日益强大
“十一五”期间,宜兴加快旅游产业主体建设,旅游饭店、景区提档升级成绩喜人。
饭店方面,涌现出第一批高星级酒店,结束了宜兴没有高星级酒店的历史。其中,宜兴宾馆荣膺五星,宜兴大酒店、荆溪宾馆成功升“四星”。锦江之星、汉庭、如家快捷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经济型酒店也在宜兴成功落户。景区方面,竹海风景区、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风景区在2006年,陶祖圣境在2008年分别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宜兴已经拥有五个4A级景区,4A级景区总数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3、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发展态势如火如荼
“十一五”期间,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新特点,竹海风景区三期、竹海国际会议中心、善卷洞风景区前洞及多家高星级酒店、城区旅游化改造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或开工建设,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宜兴旅游产品门类,优化了宜兴旅游的空间布局,在较大程度上增强了宜兴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4、宣传促销务实有效,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制定“深度开发华东市场,积极开拓中远程市场”的市场战略,邀请百家新闻媒体、千家旅行社来宜考察,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国内一流媒体进行宣传,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各种展会、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