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茶山江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954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茶山江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119060444 2018/10/15 文件大小:9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茶山江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工程概况
1、基本概况
钦州扬帆大道茶山江大桥位于钦州市沙埠镇海棠大队六谷埠的西北侧,桥梁起讫点为K4+~K5+,,桥长150米,单跨30米,共5跨,桥位区于滨海剥蚀台地低山丘陵冲积沟谷中,为海汊海积带地貌单元,0号桥台落于海汊之中,5号桥台位于虾塘中,桥位区的地形略呈南高北低状,~,。桥梁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的磨擦桩,其中桥台桩基为孔径120㎝共36根720米,设计深度为20米,墩柱桩基孔径200㎝共16根432米,设计深度为27米。0号,5号桥台采用肋式台,肋式台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承台,。1~4号墩柱为φ180㎝,高度为520㎝~720㎝,采用双柱接悬臂盖梁的型式,桥墩柱正距900㎝,盖梁悬臂长度325㎝。上构为预制简支变续小箱梁,梁高160㎝,宽240㎝,跨径组合5×30m。
2、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调查及钻探揭示,桥位处地层由第四系覆盖(Q)人工填土,海积的淤泥质砂土组成,下伏基岩由侏罗系下统(J1)泥质砂岩和砂岩组成,
各地层的岩土特征,根据钻探的揭露情况,分述为:
⑴覆盖层:
①、第四系人工填土(Qme):素填土,黄褐色、灰黄色,土体结构稍密状,其成份多为粉质土,夹少量植物根径,堆填时间小于10年,。
②、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第2层(Qmc2):淤泥,青褐色,呈饱和状,流塑~软塑状,粘粒细腻,含腐蚀质,有腥臭味,具高压缩性,该层分布不连续,~.
、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Qmc1):淤泥质砂土,褐色,灰褐色,很湿,主要为全风化的砂岩长期浸泡所至,岩芯呈砂状,略有腥味,该层分布不连续,~3米。
⑵侏罗系下统(J1)基岩:
岩性为泥质砂岩和砂岩。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层,强风化层、中风化层和微风化层:
全风化基岩带
全风化砂岩(J1):灰白色,灰黄色,中厚层状,主要成份为石英和长石,次为粘土矿物和云母,矿物间的粘结基本破坏,岩芯手捏易呈砂泥状,遇水易崩解。该层于C4、C5揭示,~。
强风化基岩带
强风化砂岩(J1),青灰色,岩体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砂状及少量碎块状,可掰开,易碾碎。岩体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于C5揭示,。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J1):紫红色,岩体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多呈砂状及少量破碎状,手易碾碎,略有手滑感,岩体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于C1、C6揭示,~。
中风化基岩带
中风化泥质砂岩(J1):紫红色,局部夹杂灰白色,粉砂结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体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多呈碎块,团块状及少量短柱状。岩体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于C1、C6揭示,~。
中风化砂岩(J1):青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体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多呈碎块、团块状及短柱状。柱长约5~45㎝,~71%。岩体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于C1、C5孔揭示,~。
④微风化基岩带
微风化泥质粉砂岩(J1):紫红色,色泽新鲜,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长柱状,柱长约5~80㎝,~%。岩体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该层于除C3孔未揭示,其他各孔均有揭露,~。
微风化砂岩(J1):青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长柱状,柱长约5~45㎝,RQD为75~78%。岩体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该层于C2、C3孔揭示,~。
各桩基的岩土特征详见茶山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的钻孔柱状图。
3、潮位
根据龙门潮位站台1966年~1987年资料,;历年最低潮位-;,,;,。
4、水
桥位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以海(河)水补给为主,水位随涨退潮变化,根据地表河水及地下水的水质分析报告,桥位区环境水在各透水性介质中对砼具有中等腐蚀。
二、施工整体目标
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杜绝安全责任死亡和重大机械事故及负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重伤事故控制在43人/百亿元以下。
(2)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率100%。
(3)安全隐患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