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唐河县市调报告
1、唐河县县情:
唐河县地处豫鄂两省交界、河南油田腹地,东连信阳,西接秦陇,北抵嵩岳,南邻荆襄。该县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南北宽63公里,,耕地240万亩,132万人,辖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510个行政村。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主城区东至工业区东口,南至谢岗,西至垃圾处理厂,北至唐方路口。由南北走向的东环路、新春路、人民路。新华路、和东西走向的解放路、建设路、南环路、育英路、北环路9条主街道组成“田”字形,面积8平方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国道312公路拟建的宁西铁路穿城而过,南阳机场近在咫尺。北亘嵩洛,南连荆襄东通宁沪,西接秦陇,交通四通八达。,960路通信光缆,构成了现代化的通讯支架,对外联络便利。
土地肥沃,雨量充沛。
盛产小麦、豆类、棉花、油料等作物,优质牛肉享誉四方,唐河酥梨远近闻名,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县、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和中国农科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
物华天宝,矿产丰富。
已探明有石油、石英、花岗石、石灰石、钾长石、荧石、水晶石等21种。其中石英石、石灰石、荧石、、3亿吨和35亿吨,石油约占河南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群贤荟萃,文化灿烂。
昔有马武、樊宏、曲端、李坚等历史名流,近有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李季、徐旭生等文化巨匠。古谢国城邑,是谢氏宗亲发祥地。建于县城的宋代泗洲塔,不时出现“古塔凌烟”的稀世奇观,与“莲花捧佛”等交相辉映,构成唐河“八景”。
2、新城建设:
唐河的城市建设高瞻远瞩、抢先一步。2006年,唐河就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调编,把唐河定位于南阳中心城区东部一个次中心和中等城市,确立以唐河为轴线,建设三大功能区,即唐河以东、铁路以北的老城商贸区,唐河以西的行政文化区和唐河以东、铁路以南的工业区。2007年以来,唐河坚持老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工业区建设三头并进,使唐河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投资近20亿元,使唐河城区面积由2004
年的不足1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唐河规划了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聚区,并结合农业大县的实际和县里工业的发展状况,将工业区划分为食品加工、棉纺服装、生物化工、机械建材、电子电器五个产业区,共吸引入驻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5宾。各产业区的集聚效应日益增强,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电子电器产业区已聚集了各类电子企业9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产业集群。
河西行政新区:
河西行政文化区地处岗丘区,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滨河路、龙山路和府前路;投资2700多万元,建设了全长425米的唐河第三大桥;行政服务综合办公楼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2000万元的第三水厂正常运行,投资1300万元的垃圾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府后路及档案馆、群众来访接待大厅、检察院技能服务中心正在紧张施工,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和试验中学、沿河四星级宾馆已动工兴建。
3、唐河县经济建设
连年来,唐河经济发展连上新台阶。千方百计抢机遇、抓落实、求突破,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2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4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增长9%
第二节、唐河县商业格局和特征
唐河考察之第一印象
驾车从迎宾大道转入北京大道向东,可以看到北京大道北侧高楼林立,新建小区众多,政府机关如县政府、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也都聚集在此。这就是唐河所谓的“河西新区”,过了龙山路和唐河再向东,则进入所谓的“老城区”。
唐河县并没有因为政府规划向河西发展而停止老城区楼盘的开发,从开发数量来看,老城区开发的楼盘数量并不比新城区少。但新城区处于半山地带,风景优美,因政府大力改造的唐河和凤山公园。新区楼盘的品质无形中高于老城区很多。老城区因为处于商业区,更乐于开发加大商业的体量,如和美国际春天国际公园、鼎鑫国际、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等。
从市政道路上来看,主干道从南向北依次为北京大道、友兰大道(G312国道)、建设路和解放路。从西到东依次为迎宾大道、滨河路、新华路、人民路、新春路、文峰路、星江路和公主路。
唐河县商业格局和特征
唐河县商业呈现如下格局:
零售商业分布呈现“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