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高一物理_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人教版必修一).ppt

格式:ppt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物理_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人教版必修一).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5/9/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物理_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人教版必修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石块A自塔顶自由落下X1时,石块B自离塔顶X2处自由落下,两块石头同时落地,则塔高为多少?
解:设塔高为H,A自由下落的总时间T,A自塔顶自由落下X1的时间T1,B自离塔顶X2处自由落下的时间T2
H=1/2*g*T
2
T=T1+T2
分析:B下落所花的时间也是A下落X1以后到落地所花的时间
X1=1/2*g*T1
H-X2=1/2*g*T2
2
2
H=(x1+x2)²/4x1
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个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两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X(m ),再用秒表测时间。从第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开时计时,到第N个水滴落到盘子中,共用时间为T(s)
分析:当一滴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滴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两个正在下落的水滴,知水滴将x分成时间相等的3份,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5,求出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
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N滴水落至盘中(即N+3滴水离开水龙头),共用时间为t(s),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根据h=1 /2 gt 求出重力加速度.
2
解:由题意可知,水滴将h分成时间相等的3份,3份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1:3:5,总高度为x,所以第二滴水离水龙头的高度为4x/ 9,离盘子的高度就为5x / 9 .
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N滴水落至盘中(即N+3滴水离开水龙头),共用时间为T(s),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为
△t=T/ N+2 ,
所以水从水龙头到盘子的时间为t′=3T/ N+2 ,
根据h=1 / 2 g t′
2
g=2x/ t′=2x / 9T / (N+2) =2x(N+2) / 9T .
2
2
2
2
2
1935年在前苏联的一条直铁轨上,有一列火车因蒸汽不足而停驶驾驶员A将货车厢甲留在现场,只拖着几节车厢向前不远的车站开进,但他忘了将货车车厢刹好,以致货车厢在斜坡上以4 m/s的速度匀速后退,此时另一列火车乙正在以速度16 m/s向该货车厢驶来,驾驶技术相当好的驾驶员B立即刹车,紧接着加速倒退,结果恰好接住了货车厢甲,从而避免了相撞。设列车乙刹车过程和加速倒退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均为2m/s ,求驾驶员B发现货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多远?
2
火车B减速时间:T1=16 m/s÷2 m/s =8s
火车B后退时间:T2=4 m/s÷2 m/s =2s
火车B减速距离:S1=1/2a(T1) =64m
火车B后退距离:S2=1/2a(T2)=4m
火车B的位移为60m
火车A所运动的时间:T1+T2=10s
火车A的位移为:4 m/s×10s=40m
两车相距为:100m
2
2
2
2
分析:
第三章相互作用
章末专题复****br/>凡是涉及中微子的反应都是弱相互作用过程。19世纪末,物理学家发现,有的原子核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后来发现,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还有另外一种基本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力是让强子们结合在一块的作用力强子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夸克团体与夸克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使物体产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学中的三大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速度
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
物质性
相互性
非接触力
接触力

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
G = m 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
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
施力物体
重力
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他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
弹力
F1
F3
F2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设法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F = k x
弹性限度内
轻绳、轻杆、轻弹簧的区别
△F = k △x
沿绳
不一定沿杆
沿弹簧轴线
注意:有多少个接触面就有可能有多少个弹力
A
B
O
几种常见的弹力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F
F2
F1
1、曲面与平面之间的弹力方向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2、点与平面之间弹力方向
F1
F2
结论:过接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