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牧云溪谷花园二期工程
基
坑
边
坡
放
坡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年月日
牧云溪谷花园二期工程基坑
边坡放坡方案
编制依据
二期工程施工图纸
甲方移交二期工程基坑方格网测量图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0330-2013)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1991)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本工程由11栋33层(1~11#楼)高层及其地下室和附楼(商铺)组成,总规划面积约277163㎡,其中地上215584m2,地下为61579m2;最高建筑高,地上建筑最大层数为33层,地下室为2层;基础型式为:桩基础加独立基础;结构型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基坑西侧边坡陡且高(高达6m~),岩层复杂,岩体长期暴露在外,受环境气候影响和外界扰动后容易产生塌方,故需对此部位进行开挖放坡处理,从而保证基底基础施工安全。
根据地勘报告本区域岩层划分为:人工填土(Qml )、坡洪积物(Qdl+pl)、坡积物(Qdl)、残积物(Qel)和燕山期花岗岩(r5);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Qml):黄褐色,稍湿,松散状,主要由坡残积土、风化岩及碎块石经人工回填而成,水浸软化、湿陷,岩芯呈散块状、土柱状。
②-1淤泥质砂(Qdl+pl):深灰、灰黑色,饱和,松散状,主要由中细砂组成,少为粗砂,含淤泥质及植物根茎,粘粒含量约20%,岩芯呈土柱状、散砂状。
③含砾粘土(Qdl):黄褐色,可~硬塑状,含大量石英质砾砂,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岩芯呈土柱状。④砾质粘性土(Qel):黄褐、红褐色,以硬塑状为主,局部呈可塑状,系下伏花岗岩风化坡残积而成,主要由高岭石、伊利石、石英等矿物组成,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不均匀地夹风化岩块及石英脉碎块,岩芯呈土柱状。⑤燕山期二长花岗岩(γ5)
主要由长石、石英及云母组成,含少量其他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中粒结构,似斑状、致密块状构
造,属坚硬岩,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四个岩带:
⑤-1全风化岩:红褐、黄褐色,结构、构造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主要由伊利石、高岭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其中已风化的钾长石、黑云母风化呈粉末状、土状,手捻有砂感;铁染明显;不均匀地夹风化岩块及石英脉碎块,与上下层位呈渐变关系,岩芯呈土柱状。
⑤-2强风化岩:黄褐、灰褐、红褐色,结构、构造已大部分破坏,但清晰可辨,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石英及钾长石呈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