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社会变迁影响下的中国中产阶层划分标准.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变迁影响下的中国中产阶层划分标准.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5/9/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变迁影响下的中国中产阶层划分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会变迁影响下的中国中产阶层划分标准
摘要:中产阶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概念,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中产阶层具体含义不同,影响个体社会地位的具体因素也不同。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学界对中产阶层的认识、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决定中产阶层社会地位的具体因素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明确中产阶层划分标准成为正确认识社会结构现状的关键。
关键词:收入;消费;职业;受教育水平
一、坚持等级社会分层观的理论视角
在国内过去的研究中多是从阶级斗争、社会运动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强调社会不平等对立和冲突的一面,从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划分社会阶层。虽然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处在分化、解组、整合、流动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有激化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处在社会稳定时期。做为在市场转型和社会剧变时期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选择哪一种社会分层标准,是要看哪一种标准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①。
在对中产阶层量化标准的研究中,目前的研究最常使用的标准为:收入标准、职业标准、教育标准和消费标准。虽然已有研究已经证明了在现有阶段个体教育与收入、职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与职业、收入的关系不但会随着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变化,而且还要社会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二、1949-1978年:身份是划分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一直处在社会的大变动时期, 1952年底我国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四大阶级阶层为主的社会基本格局。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又演化为“两阶级一阶层”的基本格局②,在城市中消灭了资产阶级,农民、工人阶级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在随后的20年(1957-1978年)时间里,经济上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国家权力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控制了几乎全部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流动机会。这一时期处于意识形态的的考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令原来处于劣势地位的体力阶层在社会流动的各个环节享有诸多特权③。这一时期,我国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收入基本持平,决定成长在这一时代的中国居民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不是个人财产、收入的多少,也不是个体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国家首先通过干部管理制度在编制上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干部和非干部两大类,在干部编制中又依靠单位性质和行政级别把干部群体分为不同的类型,属于非干部标志的社会成员又通过户籍制度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民两大类型,干部和非干部群体在享受社会权力、工资、社会保障、住房等其他社会福利上有明显的区别,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又实行明显有差别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导致干部、居民和农民之间不同的社会地位,干部内部水平一致但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身份制”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唯一标准。
三、1978年—1999年:收入、职业、受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发展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20年时间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同通过自身劳动先富起来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户籍制度的破除,教育投入的增加,个体可以通过教育、经商和转换工作等多种渠道改变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干部群体、农民和居民内部均出现快速且明显分化,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加大,社会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收入、职业与教育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