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垣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我县统属黄河流域,黄河流经境内56公里,处于黄河“豆腐腰”的中心,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制约,加之滩区面积较大,历史上水利投入不足,旱涝灾害一直是我县发生频率最高、受灾范围最大、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成为影响长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症结。近年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批重要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水利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提出新要求,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支撑县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新乡市水利局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部署,长垣县水利局成立了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小组,在充分认真调研和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完成了《长垣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第一章水利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建国以来,长垣县坚持不懈地大搞水利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目前,,,,拥有机电井12397眼;,。通过上述水利工程的建设,长垣县水利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灌溉、防洪、除涝、供水和生态等较为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为促进长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第一节水利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长垣县逐步加大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投入,全县和各乡镇都建立了以行政首长为首的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并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按照《防汛预案》、《抗旱应急预案》、《天然文岩渠防汛应急预案》等预案开展工作,逐年度分段实施了天然文岩渠清淤复堤工程,提高了防洪标准;高标准、高质量全线贯通了回木,解除了背河洼地涝灾威胁;并改建了部分渠系建设物,已初步形成了蓄、泄、排为一体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防汛调度系统初步建立,防汛预案等非工程措施逐步完善。2006年以来,共投入3870万元用于清淤治理河道,完成土方1548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2万亩,,,。
引水抗旱保障有力。2006年以来,,浇灌农田1420万亩次,投入抗旱资金10349万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认真开展用水定额和节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出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意见。城市节水宣传教育得到加强,社会公众节水意识不断提高。工业万元GDP用水量由原来的88立方米减少到52立方米;农业节水取得明显进展,。
“十一五”期间长垣县共实施8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涉及16个乡(镇、办事处)118个行政村,。共建设集中水厂9处,联村供水工程21处,建成单村供水工程11处,新打配水源井55眼,建成管理房5832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6693万元,提高了项目群众的健康水平,改善了生活生产条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共实施2006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垣县2007年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和抗旱夺丰收应急灌溉工程建设项目3个,共完成新打机井1118眼,,延伸疏浚渠道6条、50公里,维修重建渠系建筑物85座。,,。
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水法规,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
,抓好水法法规的宣传。在具体工作中,认真查处水事案件,特别是在东、西干渠及天然文岩渠堤防取土及河道污染案件、还有在河道管理及保护区内违障盖房案件、违障打井、无证打井及无序打井案件。“十一五”期间共查处大的违法案件大约300起左右,直接或间接的挽回经济损失130万左右。在执法收费中“十一五”期间共计收费5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