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与孟子有约
走近孟子
“孔孟之道”,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们也熟知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第一位圣人,那么,何以不把荀子或儒家的其他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荀之道”,而唯独把孟子尊为“亚圣”,使之成为儒家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号圣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了解孟子的生平,研究孟子的思想以及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一、对孟子生平及有关情况的概括了解。
“孟子简介”概述: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国(现山东邹城市)人。幼年丧父,孟母教子有方,“孟母三迁”、“杀豚不欺子”、“断织教子”等故事广为传诵。孟子崇拜孔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收徒讲学,继承和广大儒家思想。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孟子周游列国,宣扬“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终不得重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述仲尼之意,著《孟子》七章。
二、感悟孟子
孟夫子出山之前,不过是一介书生。他能位居卿列,从者数十人,乃至被后人称为“亚圣”,却并不偶然。因为他有深刻的思想、满腹的经纶,因为他有连珠的妙语、雄辩的才能。博大精深的孟学思想,或体现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中,或闪烁于气势磅礴的辩辞中,或记录在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或寄寓于对求知者的循循善诱中……交错纵横的思想火花处处绽放,异彩纷呈的艺术之果目不暇接,当我们漫游在孟子思想丛林中的时候,我们惊叹于孟子散文的无穷韵味,我们惊叹于这座思想与艺术的宫殿的博大雄浑。
论坛主题一:就孟子思想,发表你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举例子。
论坛主题二:就《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谈谈你的观点。请以“孟子七篇”中具体文句为例说明。
思想内容举要一:
⒈仁政思想:发政施仁,省刑薄税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梁惠王上》)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其若是,孰能御之?(《梁惠王上》)
⒉民本思想: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⒊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梁惠王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⒋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
⒌教育思想:庠序之教,孝悌之义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⒍经济思想:制民之产,耕于井田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梁惠王上》)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滕文公上》)
⒎修身养性:尚志寡欲,劳心苦志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