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周兴嗣千字文.doc

格式:doc   大小:6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周兴嗣千字文.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0/18 文件大小: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周兴嗣千字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周兴嗣《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行的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中成书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
《千字文》作者周兴嗣,字思纂,南朝齐梁时陈郡项入。“年十三,游学京师,积十余载,遂博通记传,善属文”,成了著名文章家。周在南齐做过桂阳郡丞。萧衍代齐为梁武帝,十分赏识他的文章。《梁书》周兴嗣传说:“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辄称善,加赐金帛。”
传中所说《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即《千字文》。今所见《千字文》各种版本于题下皆署为周兴嗣“次韵”。
关于周兴嗣作《千字文》的缘起和《千字文》的流向社会,还有一段故事。见于唐人李倬《尚书故实》:“《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按指王羲之)书中搨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各留一本。”这段故事,或谓传说不足为信。根据上引《梁书》所记梁武帝对周十分赏识,每嘱为文的情形来看,故事所言之事是有可能发生的。《梁书》还说,周在南梁官为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为梁武帝近臣,关系十分亲近。周病,“高祖抚其手,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手疏治疽方以赐之。其见惜如此。”
另《梁书》所说《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乃梁武帝“使”兴嗣为文,周作毕上奏的,亦与故事情节相合。即使抛开故事情节不论,《尚书故实》这段文字,至少也告诉我们,及至于唐,人们是相信周兴嗣作《千字文》的。他所次韵的是王羲之书,也是没有疑问的。
明清以来,关于《千字文》的作者及所次韵之书产生了争论。除周兴嗣撰之说,又有萧子范撰一说,还有说《千字文》本有周撰及萧撰两种的。关于所次韵之书,有据《梁书》说是王羲之的,也有根据《宋史》以为钟繇的。此外,日本存有一本李逻注的《千字文》,其序称:原有钟繇撰《千字文》,晋末播迁,载书遇雨,几至靡烂,《千字文》亦在其中。于是命王羲之重为编缀缮写。但是文理、音韵不顺,至梁武帝乃命周兴嗣重为次韵。该书无刊刻年号,李逻也不知何许人。其序文象是照顾争论各方意见,编了一个圆满周到的传奇故事。
关于《千字文》的作者,虽有过争论,但历来多以为是周兴嗣,几成定论。《梁书》乃正史,又是有关《千字文》最早的记录。它说周兴嗣撰《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又有距离南北朝不远的唐人记载以为佐证,是可以相信的。与周兴嗣作《千字文》同时,先后编出的千字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著录有五、六种。但是流行开来,流传千余年至今的《千字文》,乃周兴嗣所著,而他本《千字文》皆未能流传下来,是可以肯定的。
《千字文》用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以四字韵语联缀成文。它的每句话都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全文涉及宇宙、自然、社会、历史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并非简单地文字堆砌。《千字文》一编出来,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盛行不衰。不但用做蒙学识字教材,而且受到社会欢迎,可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千字文》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用之于日常生活的程度。
据载,唐时《千字文》已经广泛流行,深入人心。《唐摭言》说:“顾蒙,宛陵人,博览经史,慕燕许刀尺,亦一时之杰……甲辰淮浙荒乱,避地至广州,人不能知,困于旅食,以至书《千字文》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