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拟岘台记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台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而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
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栏,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橹,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苍颜秀壁,巅岩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陆,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蹊聚落,树阴晻暖,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之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
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得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其成之年月日,嘉佑二年之九月九日也。
【注】①岘(xiàn)台:为裴材于嘉祐二年九月建成,坐落在抚州东文昌门和南顺化门城墙相曲处,现已毁。②闳(hóng):宏大,宽广。③甓(pì):砖。④高甍(méng):高大的屋脊。⑤舄(xì):鞋。⑥晻(àn)暖:昏暗貌。⑦螣(tè):一种食禾苗的小青虫。⑧枹(fú):同“桴”,鼓槌。
,不正确的一项是
                   蹊:小路
     数:几次
                  薄:迫近
                      拟:打算
D(拟:相比)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亦不能穷其状也
终苟免而不怀仁
不如因而厚遇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秦以攻取之外
B(B依靠,趁机。A但是;C表陈述语气;D用。)
,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绝烦嚣
,乐其安且治
A(A没有活用。B名词作状语;C名词作动词;D意动用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寥寥四句,即将拟岘台的建造者、建造时间、地理位置、命名缘由交代得一清二楚,令人叹服其用笔洗练。
,承上段末人情之“乐”而来,围绕“乐”字做文章。不但褒扬了裴君的治绩,而且暗寓了美景乐事出于大治的道理。
,但在裴君治理下,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