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屈原列传》第二课时4-7段.ppt

格式:ppt   大小:40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屈原列传》第二课时4-7段.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18/10/18 文件大小:4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屈原列传》第二课时4-7段.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屈原列传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
1、简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评《离骚》。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它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
、官职
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
“甚任之”?
3.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谗见疏的缘由,预示楚国的国事将不可为。
:
“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而最隐晦的原因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昏聩。
研读评介《离骚》一段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第3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分两层。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本段的思路:
就段内来看,作者的目的是借评介《离骚》来论述屈原的伟大人格,归结点是指出屈原的志行可“与日月争光”。因此,写创作缘由,特别揭示“疾”、“穷”、“怨”三字,其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更为眼点句;写《离骚》内容和创作特色,特别指出其“明道德之崇高,治乱之条贯”,而归结到赞美屈原“志洁行廉”。
就全文来看,这段议论是全文纲领。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引出文章的第二大段写屈原的去留关乎楚国命运;由“志洁行廉”引出第三大段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自沉汨罗。
(一)阅读4—10段,了解概括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
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
怀王赴秦,客死异乡
屈原被放,心系怀王
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第四段:既:已经,时间副词绌,通黜,罢免官职从,通纵,合纵惠王患之担忧,忧虑乃:于是佯:假装
去:离开质:通“贽”,见面礼事:侍奉诚:果真使使如秦受地(动词/名词/到、往) 诈:欺骗竟:始终
段解:写楚怀王中张仪离间计,受骗上当,结果与齐国绝交,并在与秦国的争战中损兵失地,国家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