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学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学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10/19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学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一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文关键词:新哲学诞生提纲实践内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光辉著作,本文主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的实践观、认识的基拙、检验真理的标准、哲学的根本特征和历史使命,以及对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批判的思想揭示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中的重要地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一篇著名的哲学笔记。这篇笔记虽然只有11条、1500多字,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新世界观进人成熟期的开端,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诞生的划时代的著作。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提纲》全面、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奠定了新世界观的基础。(1)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活动”,是可以感知和理解的,并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而把对实践的认识抽象上升为实际地改变客观事物和现实的人类感性物质活动的一般哲学范畴第一次打破了旧哲学对实践认识的片面性、狭隘性。(2)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能动的活动。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们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方面,而黑格尔则是“抽象地发展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方面,即抽掉了物质的制约性和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把实践活动排除在认识之外。(3)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而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撇开历史进程”,脱离社会关系去孤立地观察人,简单的把整个社会看作是许多个孤立的个人的机械总和,是完全错误的。(4)马克思还多次强调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改变世界”的“革命实践”,坚决反对费尔巴哈把实践歪曲地理解为“卑污的犹太人活动”,即个人利己主义的活动。2《提纲》坚持科学的实践观,阐明了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在马克思看来,客观世界只有构***们的实践才能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与发展的。马克思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提纲》坚持科学的实践观,也就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唯心主义者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因而只能错误地从认识本身去寻找真理的标准,标准是主观的。而旧唯物主义者虽然把实践同检验认识的真伪联系起来,认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但这种实践是指吃吃喝喝,投机经商的利己主义活动,而不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所以也没有解决真理标准问题。只有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他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彼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就是说,一种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在思想理论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实践是解决真理的标准。3.《提纲》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