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王珉
学术界对价值界定
几种类型
①用“需要”界定价值。“所谓价值,就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一定需要”。
②用“意义”界定价值。“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的意义”。
③以“属性”界定价值。“价值就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那种属性”。
“价值”和“价值观问题”
价值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价值是世界所具有的属性、能力、规定和组成部分。 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事物和事物、物体和物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它回答了“是什么? 有什么用?”的问题
价值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分析方法
可行性分析
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
价值观
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 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2、美学价值观: 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3、政治性价值观: 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价值观的类型
4、社会性价值观: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5、经济性价值观: 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6、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