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王勃《山中》.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勃《山中》.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0/1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勃《山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推荐理由
王勃位列“初唐四杰”之首,可见其在初唐时期诗歌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就。《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价本诗:“寄兴高远,情景俱足。”沈义父曰:“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①,万里念将归②。
况属③高风④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
①滞:留滞。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③况属:何况是。④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赏析
诗的前两句“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写的是山中所见之景。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简约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将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江山,郁积在胸的千古乡愁收入短短十个字中,使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万里”、“长江”此二词意韵丰厚。首先它描摹了眼前宽广、辽远的图景:一望无际、连绵万里的群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王勃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其次它从空间概念上写出了远在他乡、归路迢遥的状况,而“已滞”、“将归”则从时间概念上写客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二者相连,编织起绵延阔大的时空背景,其间“悲”“念”二字,即景点染,在以我观物的视角中,抒写诗人的渴望和悲慨。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两句,写出了高风送秋、黄叶飘飞之景。这图景既是对一二句所抒之怀的映衬补充,又似有以景喻情之意。萧瑟的秋风,飘零的黄叶,点染出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秋风之萧瑟,黄叶之飘零,恰又可比拟诗人心境之萧瑟,旅况之飘零。同时,将“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粹写景的句子安排在篇末,以景结情,留无限深意于言外,让“境”生于“象”外,实是耐人寻味之妙笔。
名句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拓展
试分析本文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萧瑟的秋风、飘零的黄叶,写出了萧瑟的心境、飘零的旅况,映衬自己
客旅久滞、思归未归感慨和意愿。
推荐理由
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飞翔的鸿雁更是增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注释
①那:奈何,为什么。
赏析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在古代,人们都要在这一天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重阳节亦称“登高节”。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望乡,愁苦之情顿时填满胸中,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