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陆羽的故事发布时间:  新闻来源:真香茗 |湖北真香茗集团 |中国名茶 |贡茶 浏览次数: 785茶圣陆羽: 陆羽 (733--804) ,唐复州竞陵 (今湖北天门 )人。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自幼好学,性淡泊,闭门著书,不愿为官。安史之乱后,尽心于茶的研究。撰成《茶经》一书,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在茶业上的功绩,祀他为 “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其中第七章 “茶之事 ”,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这是北宋诗人梅尧臣怀念、评价陆羽的一句名诗,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辗转引用。的确,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问世,将饮茶活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开辟了中大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中秋节的第二天,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龙盖寺的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的杨柳林中发现群雁遮护着一个哭泣的婴儿,于是将他带回了寺院。智积以《周易》为可怜的孩子占了一卦,卜得蹇卦,又演为渐卦,卦曰: “鸿渐于陆 ”,即鸿雁渐渐降落在地上的意思,于是给他取姓为 “陆”,取名为“羽”,又以 “鸿渐 ”为他的字。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陆羽后来写《陆文学自传》时,仅仅写道: 3 岁时孤苦伶仃,被智积禅师收养于寺院。智积禅师,人称积公,是龙盖寺的主持,将年幼的陆羽托付给寺西村的李公抚养,直至陆羽 8 岁时李公赴江南任职。陆羽返回寺内后,因积公是个茶癖,教陆羽的第一件事就是服侍自己与宾客饮茶,没有多久,小陆羽就对茶叶的掌故、 传说、种种用途了如指掌, 并渐渐掌握了炙茶烹茶的技艺, 天长日久, 大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之势,深得积公的赞许和喜爱。传说后来陆羽离开积公之后,积公深念陆羽所煎茶味,其余再好的茶博士煮的茶都觉得不好,从此不再饮茶。这件事让代宗知道了,不大相信。永泰元年( 765 )春天,著名的顾渚贡茶送至宫中,代宗下旨让积公入宫,传旨宫中煎茶能手奉上御赐紫笋茶一杯,积公轻呷一口,顿觉徒有馨香,失之鲜醇,积公说饮惯陆羽煎的茶,旁人煎的感到淡薄如水。代宗于是密召当时已隐居苕溪的陆羽进宫, 煎茶送给积公品尝, 积公品后, 只觉肺腑空灵、 物我融和、 心旷神怡, 激动地说: “一定是渐儿煮的! ”小陆羽回寺后,积公本想让他剃度皈依,可是他感兴趣的是儒学,与积公闹翻了,小陆羽终于逃出了龙盖寺,开始了流浪生活。小陆羽加入了一个戏班,四处演出,渐渐成为了竟陵四乡一个参军戏的名角。并且慢慢自己编脚本和唱词,有著名的《谑谈》三篇,是参军戏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 “台词脚本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 “参军戏 ”一节的材料就是从陆羽演此戏写起的。陆羽还曾专门撰写探讨古代戏剧史、戏剧制度的《教坊录》一书。天宝五年( 746 )春天,竟陵郡给新任太守洗尘,特聘陆羽为 “伶正之师 ”组织演出,陆羽还亲自登台演出了参军戏,小陆羽表现出了非凡的戏剧才能与组织才能,得到了新任太守李齐物的赞赏。不久在李太守的帮助下,陆羽前往火门山拜邹墅为师,学经业儒,遂了多年的心愿。邹夫子和积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