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讲:田振军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二章基本组织
第一节上皮组织
一上皮组织概述
二被覆上皮
三腺上皮
四感觉上皮
第二节结缔组织
一结缔组织概述
二疏松结缔组织
三致密结缔组织
四网状组织
五脂肪组织
六骨、软骨组织
七血液和淋巴
第三节肌肉组织
一肌肉组织概述
二骨骼肌
三心肌
四平滑肌
第四节神经组织
一神经组织概述
二神经元
三神经胶质细胞
第三节  肌肉组织
第三节  肌肉组织
目的
掌握三种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肌组织(muscle tissue)
肌组织(muscle tissue)的基本成分是肌细胞。肌细胞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肌细胞又称肌纤维(muscle fiber), 一般将肌细胞膜称为肌膜,细胞内除肌原纤维外的细胞质称为肌浆,其中的滑面内质网称肌浆网。
肌细胞结构特点: 肌浆内有大量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丝(myofilament),因而使肌纤维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以完成所在器官的各种运动。
哺乳动物和人的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类型。前两种的肌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故又称横纹肌(striated muscle);平滑肌因无横纹而得名。骨骼肌的收缩受意志支配,又称随意肌。心肌与平滑肌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又称不随意肌,它们收缩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
骨骼肌
(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骨骼肌纤维一般呈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0-100μ,长度不等,一般为1-40mm,长者可达10cm,两端钝圆,与肌腱纤维相连接、有的肌纤维末端可分支(表情肌和舌肌)。
骨骼肌纤维是一种多核细胞,核的数量随肌纤维的长短而异,短者核少;长者细胞核数量可达100-20O个,位于肌膜下方。核呈卵圆形,染色较淡,核仁清楚。
在骨骼肌纤维的肌浆内有大量与其长径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myofibril]
肌原纤维呈细丝状,直径约l~2μm。光镜下,每条肌原纤维是由许多明暗相间的带所组成,所有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和暗带都整齐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故使纵切的肌纤维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而在横切面上的肌原纤维里点状。
明带(light band)在偏光显微镜下呈单折光,为各向同性(isotropic),故又称Ⅰ带,,着色浅。在明带中央可见一条暗线,实际是一薄膜,称Z线或Z膜(Zline或Zmembran Z是德文zwischem的字头,“间”的意思,故也称间线)。暗带(dark band)在偏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光,为各向异性(anisotropic),故又称A带,。暗带中央有一较明的窄带,称H带(德文Hall“明”的意思),H带的中央仍有一条深色的暗线,实际仍是一薄膜,称M线或M膜(德文Mittle,“中”的意思,故也称中线)。相邻两个Z膜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ere),所以每个肌节包括有1/2明带+暗带+1/2明带,肌节的长度约2-3μ。一个肌原纤维可由几百个肌节所组成,
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肌节的长度,随肌纤维的收缩或舒张而改变。
骨骼肌纤维的肌浆丰富,其中除含有大量肌原纤维外,还含有肌红蛋白(myoglobin)、大量的线粒体、糖原颗粒和少量脂滴。
肌红蛋白的分子结构近似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起到储存氧的作用。肌红蛋白与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共同构成肌纤维收缩的供能系统。
每条肌纤维的外面包有基膜。
在肌膜与基膜之间可见到一种多突起的细胞,核呈扁圆形、着色泽,核仁清楚,称这种细胞为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
在生长的肌组织中数量较多,成年时减少,一般认为骨骼肌损伤时,肌卫星细胞分裂繁殖,参与骨骼肌的再生。
骨骼肌细胞纵切面呈长条状; 核多,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肌浆内肌原纤维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有明显横纹,染色较深的为暗带,较浅而发亮的为明带(HE染色)。
肌纤维横切面呈不规则块状,肌原纤维断面呈细点状,核位于边缘(HE染色)。
在特殊染色切片中,骨骼肌横纹尤其明显(PTAH染色)。
每条肌原纤维都有色浅的明带(I带)和色深的暗带(A带)交替排列,明带中央有一条色深的线为Z线、暗带中部有色浅的H带,H带中央有一条色深的线为M线。相邻两个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 I带+ A带+ 1/2 I带,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骨骼肌------纵切面(HE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