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脾胃虚弱食疗方法大全.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脾胃虚弱食疗方法大全.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8/10/20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脾胃虚弱食疗方法大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脾胃虚弱食疗方法大全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 时作时止,胃纳不佳, 食入难化, 脘腹痞闷, 口淡不渴, 面白少华,倦怠乏力,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濡弱。
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 胃气上逆所致, 治宜健脾和胃止呕, 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 迁延反复, 完谷不化, 饮食减少, 食后脘闷不舒, 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 湿注肠道所致, 治宜健脾渗湿止泻, 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证见身肿, 腰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 食纳减少, 面色不华, 神疲肢冷, 小便短少,舌质淡, 苔白滑, 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 泛溢肌肤所致, 治宜温脾利水消肿, 方选实脾饮加减。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 甚则黑色, 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 神疲乏力, 气短声低, 面白无华, 头晕,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 血失统摄为罹, 治宜健脾益气摄血, 方选归脾汤加减。脾虚者宜吃以下食品。
粳米性平, 味甘, 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 “粳米, 皆能补脾, 益五脏, 壮气力, 止泄痢, 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 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 其性平而无毒, 虽专主脾胃, 而五脏生气, 血脉精髓, 因之以充溢, 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因之而强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 粳米皆宜, 尤脾虚之人, 最宜食之。糯米性温, 味甘, 有补脾益气的作用, 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 孙思邈说: “糯米, 脾病宜食, 益气止泄。”所谓脾病, 乃指脾虚为病之义。
《本经逢原》说得好: “糯米, 益气补脾肺, 但磨粉作稀糜, 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 病人莫食。”锅巴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 消食, 止泄泻”。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 或食不消化, 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 如小儿常用健脾消食的“锅焦丸”, 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验良方》中用以治疗“老幼脾虚久泻不愈”就是用锅巴同莲子肉为末加白糖调服, 颇有效果。西国米又称西谷米, 西米。白净滑糯, 营养丰富。性温,味甘, 能温中补脾, 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食之颇宜。
《柑园小识》记载: “西谷米健脾运胃, 久病虚乏者, 煮粥食最宜。”番薯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 味甘, 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 “煮食补脾胃,益气力, 御风寒, 益颜色。”
《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 暖胃, 肥五脏”。脾虚之人, 可用番薯当主粮, 常食之。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 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饭豇豆性平, 味甘, 能健补脾胃, 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 或妇女脾虚带下者, 食之最宜。
《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 开胃健脾”的记载。明· 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 补肾健胃, 和五脏, 调营卫, 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 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白扁豆性平, 味甘, 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 “白扁豆其性温平, 得乎中和, 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