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成都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庆.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都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庆.doc

上传人:marry201208 2018/10/2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峥嵘七秩  弦歌不辍
                                 ——庆祝成都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
 
 
蜀江碧,蜀水清,号称天府,物产丰盈,奠复兴之基础,溯文化于周秦,锻我体魄,振我精神,担当大业于一身,齐努力,莫回循,立人、立己,相期做新民。
                                    
  ——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校歌
 
     这是成都体育学院前身——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时期的校歌。我们甚至不知道其确切的创作者及时间,然而,吟唱之时,却总为其中所洋溢的“对社会、历史、民族及自我生命的担当情怀”所激励。岁月更迭、春秋轮转,今天,这所创建于抗战硝烟中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几经沉浮,积淀更新,已发展成为在全国广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等体育学府,以成都体育学院之名矗立在天府蓉城。行年七秩,世事变幻,而“溯文化于周秦,锻我体魄,振我精神,担当大业于一身,齐努力,莫回循”的声音却始终回荡于耳畔,从未曾远去。
     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悄然诞生。当年春天,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了第一期师资班,附设于重庆大学体育科。“国民体格之强弱,关系国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抗战期间,体育教育及体育师资的培养倍受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强烈呼吁四川能真正创办一所专门的高等体育学府。有鉴于此,四川省教育厅于1943年在成都择址重新筹办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创业匪易,办学尤艰,特别是在战火纷飞的离乱岁月,回蓉后的省体专亦不可能一帆风顺。在1943年到1949年短短的7年间,学校4易校址、4易校长,办学条件极为简陋。纵使艰辛,体专师生始终以勇于担当的情怀,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1946年时任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的张群先生,为省体专第一批2年制毕业生题写了“行健不息”4字,寄托了一位长者对青年学子的殷殷期望。这也是省体专师生“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写照,烛照着今日成体之辉煌。
     1950年1月,人民政府接管省立体专,曾短暂使用“川西体育专科学校”之名,后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1年2月学校迁至武侯祠畔的甫澄中学校址(今址),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状态,并先后开办了三年制专科和中级科、二年制专科及师资训练班、西南体育干部训练班等,着力于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西南地区培养各类亟需的体育专业人才。1953年,在院校调整、大区布局的背景下,经批准,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院并入,自此,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单独建制的高等体育学府,成都体育学院植根西南,不断探寻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办学之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办学条件依然相对艰苦,老一辈成体人以最朴素的情怀和最务实的态度,探索开拓,谱写了一首首艰辛与收获交织的诗篇,为其后“成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7年学校开始正式招收体育教育4年制本科生,为区别于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突出体育院校的特点,在时任学校党委书记胡晓风带领下,老一辈学人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一专多能、一精多通”的培养要求;1960年,在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在著名中医骨伤科和武术专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郑怀贤教授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