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导学案编写与使用
临河一职寇晓燕
2014年4月10日
1
概念:是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辅助材料。
特点: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体验化。
作用:导读、导听、导思、导做。
一、认识导学案
2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自学能力,获取知识。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特点
3
三、导学案及编制的意义
1、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学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2、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4
3、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
四、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目的: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性质:
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
角色:
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表达: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6
五、编制导学案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设计学案要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解读,使学生心中有数,学有方向。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逐步走向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7
(二)导学性原则
①在预习问题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老师的智慧融入其中
②将学案与练案融为一体
③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散难点
8
(三)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9
(四)问题化原则
导学案要引导学生学习,就应通过对知识点设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其探索兴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