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第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第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wu190701 2018/10/2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第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第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G323钢架桥交通疏解方案1 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第二线工程 X746线公路(2K+150)刚架桥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日期:交通疏解方案审批人:审批日期: 一、编制依据 1、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设计图纸文件。 2、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原中国铁路总公司)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程等。 3、国家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等。 4、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5、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资料。 6、集团公司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及科技成果。 7、铁运(XX)280号、南宁局宁铁运(XX)26号等有关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的管理规定。二、工程概况 X746线公路(2K+150),孔跨布置1-16m,,净宽16m,路宽8m,对孔接长既有1-16m梁桥。(1)工程地质特征桥区出露地层为沉积岩,时代较齐全,形成原因复杂,岩性种类繁多。新生界第四系(Q)、上第三系上新统下段(N21)、下第三系(E)地层主要分布于断陷盆地、河流阶地及河谷内;大量分布中生界白垩系(K)、三叠系(T)、古生界二叠系(P)、石炭系(C)、泥盆系(D)地层。桥区不良地质以膨胀土为主。(2)地震动参数①、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XX)和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改建铁路南宁至昆明线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XX年1月),,。②、气候特征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直接承受印度洋及太平洋水汽补给。从南宁至昆明,地形起伏较大,随着地势的不断增高,以及海洋面的远离,各地气候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其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偶有奇寒,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之分。(3)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见下列表格: X746线公路(2K+150)刚架桥主要工程数量表三、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1、人员准备(1)、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组织一直安全觉悟高,责任感强的交通安全应急分队,协助项目部处理交通安全紧急情况(组织机构成员间安全小组蛀牙成员表) (2)、组织所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认真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部办法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生产法》、《公路法》、《关于特大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的决定》、《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确保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及道路畅通。 3、主要临时交通设施材料计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施工前期由总公司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本工程工期间及紧急安全事故情况发生后有足够的资金四、现场交通状况及施工对现况分析由于施工区域位于X746线公路(2K+150)处,车流量较多,基础施工需对施工段落进行半幅封闭式施工,对X746线公路(2K+150)段左右两侧进行护栏防护,中间预留6米宽既有道路,施工完成后,搭设6米宽4米高的门洞再施工桥顶板,最后施工路面及附属工程,本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要加倍重视,合理的进行总平面布置图是搞好本工程的前提条件,施工过程中,要以充分的施工准备和施工组织系统工程的综合策划来进行管理。五、工期目标暂定于XX年10月27日施工,因限交通限制,不能全面围蔽场地,需分成三期进行,先封闭占用现有道路2米,进行一期施工,原道路中间留6米宽道路为正常交通来往,一期施工完成后,再进行二期施工,第一期施工工期计划60天,第二期施工计划工期40天,第三期工期计划20天,确保在120个工作日内完成,于XX年1月27日前完成。为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生产任务指标,我工区组织具有同篇二:既有线路基专项施工方案K99+~YDK111+950(1、2、3分部) 目录 1编制说明...................................................................................................................................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