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大众传播与社会偏见(1).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众传播与社会偏见(1).docx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0/2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众传播与社会偏见(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众传播与社会偏见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周围有人提醒我们 “遇到摔倒的老人不要轻易去
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要不要扶起摔倒老人我们都会产生犹豫;不
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对摔倒老人提供帮助都成了奢侈。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 在
高中那段时间困扰我们大家的“扶不扶”风波。今天,我们将以扶不扶风波的起
点——彭宇案为切入点,谈谈大众传播与社会偏见的关系。
众所周知,大众传播的规模是覆盖全社会的,因此它具有范围广、速度快、
影响大的特点。 其次,大众传播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的。 这两点为大众传播带领民众, 引导舆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而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于大众传播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越来越多
的中国人选择通过它了解外面的世界。 然而大众传播除了具有授予地位和促进社
会规范的正面功能外, 它还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个负功能——麻醉精神。 而从新闻
报道这方面来讲, 表现在它可以正确反映世界, 却也可以歪曲世界, 可以稳定社
会,也可搅乱社会。
我们先来看一则视频,了解一下彭宇案。
【播放视频】
在这则事件中, 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的现象遭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而在之
后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中, 类似事件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一时间, 似乎哪儿都
有老人摔倒, 全社会的好心人都遇到了讹钱的遭遇。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 人们产
生了“摔倒老人都会讹钱”的偏见印象。看到倒在地上的老人都不再去帮忙,反
对他们冷眼相待。其实如实说来,用别人的热心肠来换取钱财的老人少之又少,
“碰瓷” “讹钱”的人总归是少数。但是大众传播铺天盖地式的报道,却严重加
重了人们的怀疑心与警惕性, 在大众心中埋下了偏见的种子, 致使之后的中国发
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扰乱了社会秩序。
而在 5 年后,也就是 2011 年,彭宇案的真相浮出水面,事实上,彭宇的确
是和徐老太发生了碰撞,所谓的“碰瓷”、“讹钱”全都是子虚乌有的。不过,
这真相就像耍大牌的明星——来得太迟了。
在“彭宇案”后的 5 年里,每每有见死不救、见老跌倒不扶事件发生, “彭
宇案”就会成为舆论进行道德追问的靶子——而在 “彭宇确实和徐老太发生了碰
撞”的真相面前,以前所有对“彭宇案”的道德追问都成了误读。
然而,大众传播带来的偏见已然形成, 歪曲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不能改
变。我们能够反思的,只有原因。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大众传播会带来如此严
重的偏见、如此恶劣的影响。
而在很早以前,李普曼在其名著《舆论学》中,就针对大众传播可能会“歪
曲环境”的负功能,提出过警世之言。也就是所谓的“两个环境”理论。
他认为我们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 一是现实环境, 一是虚拟环境。 现实环
境即是指客观环境, 而虚拟环境则是需要通过他人才能间接体验的环境。 举例说,
一个北京人,虽没来过上海,但通过种种渠道,早已对“上海”形成了一定的认
识——外滩、大世界、老城隍庙等等,所有这些“印象” ,就构成了一种“虚拟
环境”。虽然这是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李普曼强调指出了大众传播
的作用。 他在现代人和现实环境之间, 插入了一个由大众媒介构筑的巨大的 “虚
拟环境”。试想,上述北京人头脑中形成“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