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家长学校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长学校教案.docx

上传人:buhuixin1314 2018/10/21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长学校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长学校教案——道德、礼仪、挫折
授课人:李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挫折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
很高兴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 和大家交流更加坚定了我
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是我力量的源泉,家长们的责
任心很重, 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 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
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第二,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
特别要注重的几点。 第三,在家庭生活中, 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
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家长对孩子不能只
注意在校的学****成绩, 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 注意他们在社
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 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 有的甚至可能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不注意
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
人云:“人之初, 性本善” 。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 需要日积月累,
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 需要家庭、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
教育环境的营造, 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 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
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
且主要是依据家长、 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
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
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 总体来说, 小学生的种种
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
的长期性和及时性, 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
够的耐心和信心, 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 要
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
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 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要通
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 孩子们是通过模仿
来学****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 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 但通过模仿
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 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 孩子们模
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
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 身教胜于言教, 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
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就家庭而言, 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
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 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 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
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的道饰。
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
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
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 “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 “再见”;
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
使用礼貌用语, 一方面, 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
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
随时随地练****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 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 也反映出家
庭的教育水平。 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
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
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
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
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否则
可能会为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 因为这样的人, 经受的困难和挫
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
心理上便很难适应, 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 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
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
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
和处理, 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