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河南全民健身实施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全民健身实施计划.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8/10/21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全民健身实施计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过去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为保障和提高全省人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设体育强省,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五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切实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实现建设健康中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眼光、民生大计的高度,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加更多获得感,为构建体育强省、健康中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稳步增加,坚持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4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500万,‰以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更加齐备,。体育消费总规模稳步增长,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支撑河南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全民健身成为“健康河南、幸福中原”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名片。
(一)弘扬全民健身文化,倡导终身体育理念
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每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大力宣传、推广体育健身科普知识,宣传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让人们了解体育不仅在强身健体,而且在人格完善、意志培养、精神培育等方面的综合育人功能,充分认识体育在人成长进步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文化氛围,使人人树立崇尚体育、热爱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使体育健身成为时尚潮流,成为人民群众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自觉追求。
(二)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丰富社会市场供给
各级政府要积极履行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资源投入,确保公共体育基本需求,保证广大群众能够就近就便健身。
要依据《“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河南省“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结合城镇化发展形势,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全民健身活动广场(中心)、多功能球场、笼式足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切实做好农村、贫困地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结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体育扶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推进区域体育协调发展。
有效扩大增量资源。制定各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建成省、市、县三级全民健身中心体系。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落实“”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的健身设施。顺应国民休闲度假需求,利用社会资金,结合各级主体功能区、公园和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