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颜辉《蛤蟆仙人图》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颜辉《蛤蟆仙人图》研究.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5/9/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颜辉《蛤蟆仙人图》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颜辉《蛤蟆仙人图》研究
摘要:文章旨在分析颜辉《蛤蟆仙人图》中的物象,通过文献考证其背后可能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道教寓意,并与其他同题材画作比较,论证这幅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进而体现该作品的“功用”。
关键词:颜辉;蛤蟆仙人图;道教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4-5
古文献记载,颜辉为宋末元初画家,字秋月,江山人(一作庐陵人),善画释道人物。元代由于山水画、文人画兴起,作为人物画家的颜辉在中国画史默默无闻,由于其作品流传日本较多,颜辉在日本受评甚高,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近现代涉及颜辉研究的不多,现可以查阅的仅有数篇学术论文对其研究:(日)近藤秀实作,于溶涛译《论颜辉――魂魄游离的世界》、(韩)金道荣《元代颜辉的美学意蕴及其时代意义》、李亚明《颜辉和他的》、文金祥《颜辉与他的》及孙望《禅意?水墨?醉仙――梁楷与颜辉之比较》等文章。后三篇篇幅简短,缺乏系统的研究,较多停留在作品描述方面;前两篇论文,特别是近藤秀实的研究,结合中日留存可考的文献,对颜辉的籍贯、师从关系、作品风格及作品中情感与思想作了较深入的探讨。金道荣的研究,将颜辉与刘贯道、郭熙等同时代的画家作了比较,并分析了颜辉的审美追求及其强烈的爱国精神。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颜辉《蛤蟆仙人图》中的物象,通过文献考证其背后可能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道教寓意,并与其它同题材的画作比较,论证这幅作品其浓厚的宗教气息,进而体现作品的“功用”。
《蛤蟆仙人图》(图1)现藏于日本知恩寺,是颜辉留存下来的弥足珍贵之作,与另一幅作品《铁拐仙人图》组成对幅。
一、画中人
蛤蟆仙人应该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时道士一一刘海。刘海出家后,取道号“海蟾子”,称为刘海蟾。推断蛤蟆仙人为刘海蟾的原因有三:其一,此图与《铁拐仙人图》组成对幅,风格一致,全图笔法简劲,人物衣纹线体粗厚,辅以细笔。铁拐李是道教著名“八仙”之一,明代《列仙全传》中,同刘海蟾列为八仙,到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时,刘海蟾的位置被张果老替代。此时期该组图描绘八仙中两位,情理之中;其二,仙人后背背一蟾蜍,在宋元时期,民间广为流传“刘海戏蟾”的传说。关于“刘海戏蟾”,北宋词人柳永《巫山一段云》中也有“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的记载,也是当时“刘海戏蟾”盛行的写照;其三,关于刘海蟾的加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中记载:“大元至元六年(1269年,笔者注)正月,(元世祖,笔者注)褒赠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清陈铭?《长春道教源流》卷八载:“至大三年(1310年,同上)二月……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可加赠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这次由元武宗加封。帝王对宗教人物的加封可知,元朝统治阶级对道教的关注,可以窥见,刘海蟾在当时的影响力,不言自明。将其画像绘于纸本,留存于世,以示敬仰,也是情理之事。故以上几点可能性极大地佐证了画中人为刘海蟾。
二、画中蟾蜍
位于刘海蟾背上的蟾蜍,色白如雪,其在画面上格外凸显,下文从其象征或寓意的角度进行释读。关于蟾蜍的记载见于汉王逸《楚辞章句》卷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因为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战国屈原《楚辞》的注本,由此可以推断,《楚辞》中早已有蟾蜍的记载。闻一多《天问释天》中证明顾菟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