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0/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曹刿论战》教案
学****目标:
1、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4、借助课文注释及词典读懂课文内容,并掌握文中对句意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实词。
5、从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课文,为与下文的比较阅读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主要过程:
一: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导入: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等导入。
1、个读、齐读课文。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2、再读课文。
二、点读课文: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鄙安加信孚狱绩轼焉靡


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
四、品读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第一自然段: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6、第二自然段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