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苏东坡传》.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东坡传》.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10/22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东坡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综合( )( )
授课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苏东坡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苏东坡传》的阅读,全面认识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2、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
3、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
教学难点
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思考与练****1、2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苏东坡和酒友夜游的谣言;
顺江而逃的谣言;
和曾巩同时去世的谣言。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没有伟大的人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在林语堂笔下,苏东坡是一个伟大的人。林语堂曾这样说过:“在我看来,我觉得苏东坡的伟大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生活和作品里,显露得越发充实。”余秋雨也称苏东坡为“世界级的伟大诗人”。
林语堂、苏轼相关文学常识
林语堂(1895年-1976年),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76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二岁。
林语堂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林语堂于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作品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活动一:指导学生在课前预****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结构。
提问一:在预****基础上,浏览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苏东坡在黄州过的“神仙般生活”。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与苏东坡有关的几则谣言。
第三部分(第8—20自然段),写苏东坡的精神发生了变化,并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
活动二,归纳本文主题思想。
提问一:请归纳本文主体思想。
《苏东坡传》节选的这部分主要选择了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一些片断,揭示了苏东坡处于人生低谷时善寻快乐的特点。
三、语段研读,突破重难点
活动一:分析苏轼在黄州“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