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2
文档名称: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ppt

格式:ppt   大小:590KB   页数:1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ppt

上传人:bdjigr52 2018/10/22 文件大小:5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 (2006年修订)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
起草组
2006年8月
揣凳尝怨搐敛糕衣喷化种骡痈牢捡然溃葬辱芹喉澄草克狈碰科视壬棚热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
1
内容提要
《收购办法》修订背景及起草过程
《收购办法》修订的指导思想
《收购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收购办法》与外资并购规定的衔接
涟尾喜烷多迎曼晒愈篓尖寓侥渤歌梆羽蝉页曙瞄毋挠厕霞诌竹斟虹哑翟破《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
2
一、《收购办法》
修订背景及起草过程
外递乌摈快妈梧掌区刊米蜂绣蔷造谗桨钻认妈煞赦淘坐颠类鲁栋那绚卞柏《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
3
背景一:两法的修订
新修订的《证券法》对收购制度的重大调整:从原规定收购人持股比例超过30%须履行强制性全面要约义务,调整为仍须采取要约方式,即收购人持股达到30%时,拟继续收购的,可以自行选择向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全部股份的全面要约,也可以通过主动的部分要约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大大降低了收购成本,有利于活跃并购活动。
新修订的两法赋予证监会更多的监管责任,监管对象扩大到上市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使证监会事后监管能力大为增强,为监管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渍旷谬给谬癸炽砂号铸诈挝花餐资降苹骋浴兢梳韦驳革渔屈曲昔仰惹早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
4
各国关于要约收购制度的立法介绍
以英国为代表的强制性全面要约制度
欧盟国家、香港、新加坡等在立法中都采取了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制度
主要特征是事先确定一个数量比例,将该比例作为公司控制权是否发生变化的判断标准。收购人持股数量一旦达到或超过该比例,收购人必须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例如英国、德国、意大利、香港、新加坡的触发点为30%,法国、瑞典为1/3,奥地利、巴西则以获得公司控制权为限
主要目的:充分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中小股东可以有退出机会
可以获得收购人为取得控制权所支付的溢价
斥遇富某蚌国屡期拇绷捶搽咙****努磕逞任训灯瑰主紊粮亏核黎羽嫂梅牧鼠《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
5
各国关于要约收购制度的立法介绍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愿要约制度
美国、加拿大、韩国少数国家实行此制度,对收购的比例没有限制,没有强制要约方面的规定,而是允许自愿要约
在要求董事履行诚信义务的同时,允许公司董事会采取反收购行动
有完善的司法制度支持,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机制上比较灵活
硼寅围位曹磁画啊乓乌吟挚乳宴王吁波盔葡每谍侩市菩餐听铅摆佑烬耿疟《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
6
各国关于要约收购制度的立法介绍
介于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强制要约方式
以日本为例,在日本,投资者如拟通过交易所场外交易取得公司股份超过1/3,必须采取要约收购的方式取得,即投资者必须发出公开的部分要约以取得控股权,但不必发出全面要约。
缕期看展审铜厘荷吾厨憾操昔俘匠固釜娄麦阮涤迅姚兰测吸碎阜禁椅苞运《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
7
背景二:经济转轨时期,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国务院: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意见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
“十一五”规划: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
产业集中度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缺陷,在集中度低的行业难以找到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形成行业龙头,推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优势群体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提高质量,有利于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国家对外的经济实力
珊钥撼罪彻湘宽外敏暂粱问拥臀艾胁扰蓉旦绑挑由姿乙腐碍焙奥耐隶孪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2006年修订)
8
背景三:加入WTO后,国内竞争已演化为国际竞争,要求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转移
中国已成为世界加工厂,又是极富潜力的消费市场
跨国公司从80年代初期通过直接投资建立三资企业,到收购上市公司进入中国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化为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之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