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ppt

格式:ppt   大小:2,056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ppt

上传人:ttteee8 2018/10/23 文件大小:2.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野望
——王绩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题材介绍
作者简介
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唐初诗人王勃是他的侄孙。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gāo
xĭ yĭ
d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隐居的地方
傍晚
徘徊
归依。
落日
小牛,这里指牛群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句翻译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村头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每一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每一山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物回去。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单句分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