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弘扬孝德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道德讲堂》讲稿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提出。 在我国传统儒家文
化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孝道。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也在中国广泛流传,
我们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德。而在今天,在这快速变革的时代,在
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什么是真正的孝?如何做到孝?让我们
借助古代先贤的智慧,与大家一同探讨孝敬的话题:弘扬孝德文化,传承
中华美德,做一个有孝德的人。
一、何为孝敬?
“老”在甲骨文里,是一个佝偻着背,拄着拐杖的老人形象。
“孝”在甲骨文里,像“子”搀扶老人行走。
第一个字,孝。上老下子为孝,也就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延续性,每个
人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环节。你今天是小辈,明天就是长辈,
你今天不孝敬你的长辈,那么你怎么能指望当你变老的时候你的小辈来孝
敬您呢?如果没有这种孝敬之心,人类的血缘之环又怎么能够一环一环地
传接下去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第二个字,教。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就是要从孝开始,培
养一个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养一个孩子对长辈的尊重,同时也就培养了
对传统的尊重。孔子说: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
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
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
知识。”
1.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
道理。
2.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 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 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模范。
5. 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不孝敬的人怎么会懂得感恩,不懂得感恩的人怎么知道回报他人、奉
献社会。若人人都这样我们的社会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走向在工作岗
位上,一个连自己生身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如何会对自己的单位和事业忠
诚?更别提你带领团队,别人愿意相信追随你了。
二、怎样做到孝?
第一,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
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
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我们要珍爱生命,来看下我们现在
的有些人,为追求所谓的“美” ,开始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二次创作” ,整
容,穿耳,胳膊刺字等等,肆意的伤害自己的身体。说起来真对不起十月
怀胎的母亲。珍惜生命不仅是在于珍爱身体,更重要的是要珍惜时间,努
力学习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二,要党怀敬畏之心。有两方面的指向,敬人和敬己。敬是一个人
的态度,要有态有度,态是行为状态,度是分寸感。敬己是敬德,是自尊,
自重, 自爱,是克敬守敬。 敬人,敬业, 敬行当, 敬天地万物。 在貌为恭,
在心为敬。”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敬畏, 在他墓碑上刻着: 天上的繁星和心
中的道德法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
畏之情;孔子强调的是要“知天命” ,就是心存敬畏,并要躬身行之而不可
有丝毫懈怠与侮慢之心 ,, 智者、圣人,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