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应具备的理想信念
时间:2007年10月16日 
理想是大学生最为熟悉的词汇之一。“一个人应有远大的志向”,这是从小到大家庭、学校教育的主要话题之一。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要能够对未来都充满憧憬,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理想一方面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生所向往、追求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在现实发展的可能性认识基础上而形成的对人类未来社会与生活远景的希冀,是对事物美好未来的科学预见、合理想象和热切向往。所以,理想是个光彩夺目又有巨大魅力的词汇。
从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几乎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做一番打算,构思着一个更为美好的前景,也就是有了在一个新起点的奋斗目标。青年,总是与未来相联系;青春,总是和理想相伴随,向往、追求远大的理想,渴望有一个闪光、充实的人生,是处在人生旅途新起点的大学生的可贵之处。正如古人所云“夫志当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可见,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是自古以来人们所崇尚的一种人生境界,它不仅仅使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了不竭的前进动力,也是我们遵行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进步潮流的必然结果。
一、崇高的理想是时代对当大学生的要求
时代是产生理想最深厚的土壤和条件。时代也造就了具有远大理想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青年,青年是时代的产物和先锋。当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的千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它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个人发展的机遇。我们今天能在高等学府深造,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社会和国家给我们创造了条件和机会。每一个青年都不应该辜负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我们在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它以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特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腾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各项事业也正处于不断地变革与完善之中,社会对科技的需要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现代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为适应这样一种社会变革的需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会去努力学习科学新知识,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知识、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崇高的理想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
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充满了无限的期望,提出了“四有”人才培育目标。“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首要的是有理想。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不会盲目地追求,一个社会只有有了共同的理想,才会具有凝聚力。一个人确立和追求什么样的理想,一个社会宣传和提倡什么样的理想,对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要兴旺、要发展,就需要在青年中、在社会倡导树立理想。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树立个人理想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奋斗目标,但是在现代社会里,个人理想又要以社会理想作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构筑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在国家、社会理想紧密结合,只有与社会、民族的进步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值得称颂的崇高理想。
三、崇高的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
理想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主角,都对人生抱有某种向往和追求。人生活在社会中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除了物质生活的需要外,不能缺少精神的需要。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奋发图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反,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没有奋斗目标,将落得虚度终生。徐凤翔教授在人迹罕至的西藏原始森林里,在远离都市喧嚣的“小木屋里”,苦苦奋斗了近二十个春秋。在中国林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就是要研究西藏林业资源状况、摸索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理想,使她能够不被重重艰难所压倒,不被任何困苦所屈服,长期保持着高昂的奋斗热情和不竭的探索勇气。
大学时代,是人生思想政治素质成型、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告别中学时代,大学生无论从身体、心理还是意识上,都已经开始步入成年。与中小学生想比,他们正处于思想论的主动接受期和人生道路的理性选择期。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理性思维的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和理解,对政治方向、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选择,已经处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