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ppt

格式:ppt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ppt

上传人:qujim2013 2013/5/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科护理学》 (第二版)
黄玲主编
第11章造血系统疾病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申琳
主要内容
第1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特性
第2节小儿贫血
第3节急性白血病
学****目标
,小儿贫血概述。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护理诊断/问题。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分类和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第1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性
一、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分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两个时期主要的造血器官各不相同。
(一)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造血首先在卵黄囊,
然后在肝、脾、胸腺、淋巴结,
最后在骨髓。
胚胎期造血分为三个阶段。

、脾造血期

图11-1 胚胎期造积血坐标图
第1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性
(二)生后造血
生后造血为胚胎造血的延续。
。婴幼儿期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开始至成年时红骨髓仅限于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及长骨端。
,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婴儿期,当遇到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造血增加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胚胎时期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末稍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
第1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性
二、血液特点
(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1012/L,血红蛋白量150 ~ 220g/L。
2. 2 ~ 3个月时(早产儿更早),×1012/L,血红蛋白量降到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3. 12岁时达***水平。
第1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性
(二)血红蛋白种类
出生时血红蛋白以胎儿型血红蛋白(HbF)为主,约占70%;出生后HbF迅速被***型血红蛋白(HbA)代替,2岁后达到***水平,HbF<2%。
(三)白细胞数与分类
1. 出生时白细胞总数为(15~20)×109/L。
2. 8岁后接近***水平。
。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接近相等(即形成第一次交叉),于4~6岁两者比例又相等(即形成第二次交叉),7岁后白细胞分类接近***。
第1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性
(四)血小板
血小板数与***相似,为(150~250)×109/L。
(五)血容量
小儿血容量相对较***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儿童约占体重的8%,而***占体重6%~8%。
第2节小儿贫血
一、概述
(一)贫血的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个月~6岁者Hb<110g/L,6~14岁Hb<120g/L为贫血;海拔每升高1000m,血红蛋白上升4%。小儿贫血国内诊断标准是:新生儿Hb<145g/L,1~4个月Hb<90g/L,4~6个月Hb<100g/L者为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