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新版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四篇.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版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四篇.doc

上传人:412702457 2018/10/24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版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四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四篇
作为最靠近金湖的洪泽籍学生,我开始了在金湖15年的工作历程。
那时的金湖通信能力十分落后,县城仅有1000门准电子交换机,几台55电传,乡镇是人工磁石交换机;长途只有南京和淮阴两个方向十二路载波机,农话以三路载波机为主。由于独特的洪水走廊地理位置,省局农话处决定在县城至石港之间架设小微波,转接入江水道以东所有乡镇的电路。
1982年国庆节,我还没来得及从突如其来的天堂到苏北的落差中闹一下情绪,便跟着机务班长季凤勤同志开始了今生第一次通信工程:县城至石港小微波通信工程。季师傅是一位非常聪明能干而又要求严格的退伍军人,当年搞工程与现在有天壤之别,从主机房、配电室、油机房、电池室到楼顶塔、地气排,从微波机、载波机、电源到配线架、天馈线安装调测都由我们自己干,当打通第一个微波电话时,兴奋之情至今难忘。
上世纪80年代初各行各业都提出到本世纪末(指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作为机务班班长我也有幸参加金湖局的规划,结果把自己吓了一跳:到2000年金湖长途电路将从44条增长到176条,农话电路从58条增长到232条,县城自动交换机容量将从2000门增加到8000门!直到80年代末还有人说规划就是鬼话:这10年,长途电路仅增长14条、农话21条,交换机扩容1000门,这2000门准电子交换机就16个机架,要是增加到8000门要多大的机房才能装得下啊?按当时每年几十个用户的装机量估算,别说10年,80年也装不满啊!
我可不这么想,我在默默地学****积累、砥砺奋进:那些年,我擦过瓷瓶、爬过铁塔,修过微波机、载波机;并行完成电大电气工程三年大专、南邮电信工程六年本科的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入党提干,娶妻生女;同时也经受了1988年春天积劳成疾的肺炎、1989年夏天去石港查障途中突发阑尾炎和1990年秋天外出学****特大车祸的磨难。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挺过了这艰难困苦的峥嵘岁月。
第二个10年艰苦创业,拥抱春天
经历过严冬的人最知道春天的温暖,又要感谢小平同志我们的国家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中国电信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进入而立之年的我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我与同志们一道艰苦创业,拥抱春天,真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91年圣诞节,我与三位局领导一起冒着鹅毛大雪奔赴上海贝尔公司签订7000门S1240程控交换机合同,想到几乎是眨眼之间,将原来要到世纪末才能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实现,兴奋得我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革命加拼命,顺利完成这一金湖通信史上里程碑式的光荣任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20个月,我们创造了金湖通信史上多项第一:1992年3月第一次将长途光缆引入金湖,安装西门子光端机,具备开通1920条长途电路的能力,是原有能力的43倍!当话务小姐第一次自动拨通长途电话时,兴奋得手舞足蹈,惊叹神奇。到苏南拆搬他们淘汰的三套微波、两套特高频和多套载波机改造农村传输网,在乡镇引进JKT20小程控交换机,于1992年9月在苏北率先实现全县电话的自动化!而1993年 8月8,金湖号码加88 的经典宣传暨县城七千门程控交换机的开通,标志着金湖长市农合一自动电话网顺利建成!
满以为大程控(指县城S1240)开通了,小程控(指乡镇JKT20)联网了,足够三五年发展,可以松口气了。但用户需求如雪崩式的增长再次超出我们的想象,逼迫我们马不停蹄、人不离鞍。随后几年,我先后在金湖和洪泽两县与同志们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次创业。
首先是农话传输网改造,敷设县-乡光缆,组建34M PDH,进而引进155、622M SDH农话光传输环路,将我们亲手建成的农话小微波机、载波机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其次是农话交换网改造,用S1240和EWSD数字交换机替换JKT20小程控交换机,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顺利开通A网、G网移动和寻呼系统,尤其是村村通电话、杆线到村直至电话县的建设,为两地经济腾飞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这其中倾注了我们太多的血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说设备、电缆到了,已经当上县局长的我都会毫不犹豫与员工一起奔赴现场、装卸搬运;我们与工程队的小伙子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地铺,一起立电杆、一块放电缆。
第三个10年艰巨使命,呼应转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进入了21世纪,虽然10年前的种种梦想和争论已经被一个个现实所印证,但已届不惑的我,却常常会出现新的困惑:一个红红火火的邮电大家庭分营了,原来情同手足的移动寻呼变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政府、舆论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固定电话饱和、业务收入失去了增长的动力电信的出路在哪里?
为应对机遇和挑战,新时期的中国电信提出了战略转型,而战略转型的基础是网络转型。我也在悄悄地充实自己,2001年我参加了南邮MBA学****并以比同学们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