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傅山引火汤.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傅山引火汤.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10/24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傅山引火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妙用引火归源
引火归源是针对虚火上浮、火不归源而设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法首见于《伤寒论》,其通脉四逆汤、四逆汤被后世认为是此法的具体应用。唐·王冰注释《》“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的方大义时说“夫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娲,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故逆其性以折之攻之。病之大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啖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遂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应是本法之先河,至明代张景岳方首先明确提出“引火归源”,并娴熟运用。所谓引火归源,顾名思义,就是引虚浮之火,(亦称离源之火)归于本源。欲用此法,首先必须了解引火归源之火是什么火?它是的产生机制是什么?引火归源之源是指何处而言,引火归元的代表药物是什么?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在临床上正确而恰当的运用。
引火归源,临床上就必然有离源之火的见证。这个火,是指临床上的浮阳、浮火、虚火、阴火,也叫龙火;源,亦作元,主要指肾,因肾为阳气之根,阴火之宅,故本法又称“导龙入海”。而这种火为什么会离源呢?“源”又是指的哪里呢?综合历代医家古籍所载,本人认为,这种“源”当指命门。祖国医学认为“命门为元气之根,真火之宅......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火是推动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源动力。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曾说:“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由此可见这种命门之火对于人体的重要性。而命门之火又赖真阴制约藏而不露,以行温洵之职,若真阴不足以制阳,则此火离源而起,升腾上炎,而成龙雷之火。所谓虚火者,因虚而致也;龙火者,水亏无所潜藏也;浮游之火、无根之火者下无真阴为引坠之根也,此诸火皆为肾水涸竭、真阴亏损所致。
 那么,引火归源的代表药物又是什么呢?
 鄙人认为首推肉桂,祥考“肉桂”一药,辛甘大热,入肺、脾、心、肾、胃诸经,为桂树之皮,厚而油多者佳,故又称油桂。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之效,还有温通经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其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源。它是许多温中散寒大辛大热之药中善动的一味,其“引火归源”之说常见于明、清的医籍中,吴仪洛《本草从新》中称肉桂能“引无根之火,降而归源”。就是说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若命门火衰,则阳气无根,而虚火上升,称为“浮火”或“虚阳”,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等证候,可用肉桂补下元真火,使浮火得以下降,是治疗肾的虚火上升的方法,即引火归源。正是由于肉桂具有“
热而善动”的特点,才使它成为历代医家作为引火归源的常用药。但是,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它只能作为反佐药使用,就是在大队滋阴壮水药中少佐肉桂几分(以现在的剂量不宜超过5克),用多了则失去引火归源之本义。引火归源是中医学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常用治法,而当此大任者只是一种用量极小的反佐药。
  综上所述,肉桂之引火归源功能,是取其同气相求,甚者从之,引导离源之火下归于命门,而非取其温补之力,在用法上,引火归源是在滋阴药中用几分即可,而温补是于温补药中大剂迭进,前者为反佐,后者为君药,同一肉桂,用法迥异。
如何将引火归源用之于临床呢?
  1、上热下寒证症见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舌质嫩红,脉虚等。可用肉桂、附子、熟地、五味子等药。肉桂、附子引浮火下行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