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旅游与世界遗产.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旅游与世界遗产.docx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8/10/2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游与世界遗产.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旅游与世界遗产》期末论文
大足石刻的艺术
姓名:李进
班级:广告1002班
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号:1602100217
大足石刻的艺术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4—5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武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6-9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作为晚期石窟艺术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同时,其在题材上为中国密宗佛教史增添了新的一页,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佛教民间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正因如此,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一、石刻分布
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宁,遍布100多处。大足石刻主要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和石篆山石刻,它们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公里处,。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宝顶大佛湾处有川东古刹圣寿寺,创建于南宋。庙宇巍峨,雕梁满目,坐落于势峻秀、环境幽雅的林木之中。寺侧
南岩为万岁楼,这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飞檐翘角楼阁。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
北山,古名龙岗山,,。北山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区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山顶上原有道现,名玉皇观。南山石刻造像缘起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属道教造像。明清两代稍有增补。此处摩崖造像一共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