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现代文学论文: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汉语言文学
现代文学论文: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
摘要:叙事视角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文体结构和情感基调,儿童视角的现代文学作品就是指从儿童的眼光和思维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用儿童的口吻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本文简要论述了儿童视角的起源及发展,并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儿童视角的运用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其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儿童视角;叙事视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3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视角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也是如此,从不同的敘事视角讲述同样的故事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儿童视角的运用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十分普遍,这类以儿童为叙事主体的作品具有着独特的语调风格,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本真的审美感受。
一、儿童视角简述
我国以儿童视角叙事的文学作品最早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国思想界正处于觉醒时期,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开始被关注,妇女视角底层人民视角等新叙事视角创作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一种展现人精神世界新的创作手法开始引起关注。儿童视角的作品是作家们以童年回忆或以儿童为描写主体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并不是以儿童为受众主体的文学,而是以儿童的口吻基调和思维感受来描述成人世界里的沧桑和苦楚,文章反映的主题一般较为严肃和深刻。在语调风格上,这类作品充分展现了儿童的纯净心灵和稚嫩的思维,以全新的观察视角洞察复杂的现实生活,从而唤醒了人们对自我生命意义的重新认知。例如冰心在小说《分》中以两个身处不同社会阶层的初生婴儿的角度描写了初生到离开医院的见闻,稚嫩的语言和对话中揭露了社会中的不平等。
到了三十年代,儿童视角文学作品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不再将揭露社会性问题作为写作的侧重点,而是用儿童纯真的视角描绘人类自由的生存状态和人情的纯然之美。例如凌叔华在《小哥儿俩》中描绘了一对活泼聪明的兄弟俩的生活趣事,文笔和谐明快,刻画了美好的儿童世界,与社会批判并无关联。但是这类作品持续的时间并不久,四十年代我国政局动荡,战事频发,许多作家饱受战乱之苦被迫离开故乡,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回忆童年生活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例如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从儿童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描绘了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映衬出作者现实生活中的寂寞潦倒。
文学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其文体风格变化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宽松的文化氛围下各种西方的思想理念开始被国人所接受,人的价值和需求逐渐被受到重视,人性自由发展成为主流思想。在文学创作上,作家们开始尝试多样化的写作手法,在语言风格、文体形式等方面开始追求标新立异,又有一大批作家开始运用儿童的叙事角度,《透明的胡萝卜》、《田园》、《逃之夭夭》等都是这一时期儿童视角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再到思想解放,人们的文学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随着文化氛围的逐步宽松,学者们开始追求自由开放的精神文化生活,西方文学思潮的加入使他们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人的个体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