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民俗介绍.txt

格式:txt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TX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俗介绍.txt

上传人:baixue 2013/5/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俗介绍.tx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文由断情891228贡献
艾丽斯·沃克是当今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紫颜色》在 1982 年问世当年就在评论界和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评论家彼得·普罗斯科特曾称其为“一部具有永久重要性的美国小说,是一部罕见的作品”。小说先后摘得美国最高文学奖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之一。 1987 年至 2008 年我国先后就出了四个汉译本。我国文学界对艾丽斯·沃克及其作品予以了较大的关注,仅研究《紫颜色》的学术论文就有一百多篇。如杨仁敬、陶洁、刘国枝、张岩冰等,分别从黑人妇女所遭受的双重压迫即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沃克的“女性主义”主张;原型、心理等批评的角度研究沃克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成长、宽容、博爱、战斗等精神;及小说中的书信体格式、语言拼写等手段对表现作品主题、凸显人物心理的作用等不同角度对《紫颜色》进行了文学探析。但专门论述小说中所蕴含的非洲民俗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的文章却较为鲜见。本文就从这一视角分析艾丽斯·沃克的这一名著。一、黑人布鲁斯众所周知,美国黑人的先民是 16 世纪初到 19 世纪末从非洲西部被贩卖到北美的黑奴。当他们被绑架到新大陆后受尽迫害和虐待,在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中他们用歌曲倾吐内心的积郁,表达切身的感受,黑人奴隶歌曲由此应运而生,后来又演变为美国黑人音乐。事实上,美国黑人音乐在各方面都继承了非洲音乐的传统,这从黑人音乐所表现出的即兴性(即不按照乐谱演奏、演唱) 、融合性(即与劳动、游戏、仪式密不可分,并把戏剧、舞蹈、美术、诗歌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揉合在一起)和参与性(即鼓励观众参与表演)中得到体现。美国黑人音乐历尽演变后大致可以分为劳动音乐、宗教音乐和流行音乐三大类别。劳动音乐中主要的品种是劳动歌曲;宗教音乐中最有影响的是黑人灵歌(the Negro spiritual) ,福音歌(gospel music) ;流行音乐中则有布鲁斯(blues) 、爵士(jazz) 、迪斯科(disco)等。劳动音乐最早出现,而最有影响的则是布鲁斯和爵士。布鲁斯是黑人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以其特有的情感宣泄方式、结合劳动歌声、教堂唱诗等音乐形式,结合不同环境中的心态而不断变换。这种音乐样式使其成为强化世间秩序、维护群体共同智慧、表达黑人情感、帮助黑人战胜个人苦难的方式。小说《紫颜色》中莎格是一位敢想敢做的布鲁斯歌手,她自我意识强、蔑视父权、拒绝传统。她与某某先生相爱,没结婚就生了三个孩子, 但由于她和父母的名声不好,某某先生最终没有娶她。为此,她受到黑人群体的鄙视和排挤,也不为家人所接受。这些并不能阻扰她追求自由的精神,就像布鲁斯歌曲所传递给人的信息一样,她依旧是我行我素, 做自己想做的事,唱自己喜欢唱的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向以白人和黑人男性代表的道德观提出挑战。艾丽斯·沃克以布鲁斯歌手的身份引入莎格这一人物,决非是要表现她在歌艺有多好。而是告诉读者布鲁斯音乐已经成了帮助黑人女性疗伤,维护她们做人尊严,联系黑人女性的纽带。作为布鲁斯歌手的莎格对于她的观众的影响,更多地是在于生活中而非舞台上。如西丽在认识她之前对于自己被继父***、母亲责骂、丈夫虐待的悲惨命运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视自己又黑又笨又丑, 一文不值。只有莎格感受到了西丽的善良,看到了她独特的美,发现了
她精湛的厨艺和缝纫技巧,因此她教育西丽要尊重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