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中央、四川、重庆直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央、四川、重庆直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doc

上传人:wxnt86 2018/10/26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央、四川、重庆直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0 年10 月31 日四川省省直遴选笔试真题
第一题给出一段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你作为机关公务员如何处理民情、民意、民利?(200字内)
第二题给出一段材料。问:材料从哪些方面反映社会民主的进步?民主进步的意义是什么?( 400字内)
第三题给出一段材料,内容是税成康的先进事迹。
要求:请以“为基层公务员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1000~1200字之间)
2011 年4 月23 日重庆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30 题(15 分)
(略,基本上都是关于公文方面的,有一道按句子逻辑排序的)
二、案例分析题(40 分)
1、大意是说一个县要新建自来水厂,先是资金不够,后来选址又有争议:一个地方是城郊,需要建水塔,造价高,水压不足,还要二次供水;另一个是在一个山上,水压足。主要领导选的第二种方案,觉得造价低,但是等到基本修好,试水的时候才发现,水压太大,超过水管承受力,导致水管破裂,怎么修都不行了,为此该县政府损失了不少钱。
问:该县政策失误的主要原因。
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在近年来的领导工作中经常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上述问题和领导决策有关,结合上述材料,依据领导决策的相关理论,联系当前的领导决策机制、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和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我认为造成上述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领导干部错误的政绩观。在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下,领导任期较短,调动频繁,对干部的政绩的考核尚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脱离实际决策。
二是不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有的领导干部不按照科学的方法、原则、程序决策,决策前没有准备3个以上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的决策方案没有充分征求专家意见,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三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有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先拍脑门决策,再拍胸脯保证,最后拍屁股走人”等等这些导致领导干部决策失误。
四是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一言堂”、“家长制”。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决策时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听不进反对意见,导致决策先天不足。
五是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决策失误并造成巨大损失后,缺乏党纪、政纪层面的处理,对造成的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费,以后再用公共财政来填补,或者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领导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六是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当前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合理,考核提拔干部还是上面说了算,群众的话语权十分有限。
2、去年湖南省长沙市进行了一次多个省级部门正职领导大差额的竞争性公开选拔。第一轮是多名候选人进行演讲,省常委会(扩大)会议投票,选出10 名候选人;第二轮是10 名候选人进行演讲,无领导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由60%专家和40%群众打分,选出候选人,这两轮都进行了电视和网络现场直播了;第三轮是候选人员进行演讲,并回答省领导的提问,最后进行投票,票数过半,候选人当选;票数不到,职位空缺。
问:根据此案例,分析人才选拔的趋势。公开、透明、公平、竞争、择优,
一是在选才上坚持唯物主义观点。领导者在选才用人上要“知人”和“善任”,知人是第一位的。
二是在用人上开创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新风。不论什么人,只要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真才实学,都应量才而用,发挥他们的特长。
三是在机制上,引入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四是在办法上制定一套可行的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案。
五是在管理上,建立一套严格的奖惩任免制度,搞活干部队伍。
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
三、写作题(55 分)
提供多个资料,主要是关于网络监督。
问:针对领导干部如何正确面对舆论监督这一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面对舆论监督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不良心态,导致一些工作因处理不当,而酿成舆论事件,给工作带来被动,给形象带来损害。比如说部分领导干部由于整天疲于日常事务,不看报、不上网,对媒体监督不够熟悉、不够重视,对一些敏感信息和负面报道,有的干部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有点麻木不仁。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视为洪水猛兽,不敢与之打交道,更不愿与媒体主动接触,对媒体采取回避的态度,遇到媒体采访报道特别是问题事件采访报道,不提供线索、不接待、不合作,三缄其口,推三阻四,希望媒体碰壁后铩羽而归。还有一些干部围堵媒体,对涉及单位和自身特别严重的问题报道,采用发“封口费”、向媒体主管部门协调等办法,封锁负面新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去年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