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涠西南凹陷地层油气藏
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甘军,赵顺兰,罗威,胡晨晖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
摘要:地层油气藏是富生烃凹陷勘探的新领域。针对涠西南凹陷南斜坡地层圈闭成藏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层序地层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成藏期次、构造演化分析手段,明确古近系地层圈闭顶底板条件、输导体系动态演化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区地层分布和后期构造抬升是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构造型斜坡源-储-盖层一体分布利于形成高效输导体系和大规模地层油气藏。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断陷盆地地层油气藏勘探有普遍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层油气藏;构造型斜坡;地层分布样式;成藏模式;涠西南凹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地层圈闭广泛发育于盆地(凹陷)的斜坡区,已经成为富烃凹陷勘探挖潜的重要领域[1]。在斜坡区常见地层超覆现象,但不一定都能形成有效的地层圈闭。只有砂岩地层超覆到非渗透的不整合之上,后期又被水进泥岩超覆覆盖才能形成有效圈闭[2]。一般说来,发育在构造斜坡上、烃源充足且输导条件优越的地层圈闭,才能有效聚集油气[3-7]。涠西南凹陷是南海北部海域北部湾盆地的一个成熟油区[8-9]。随着勘探程度加深,斜坡区的地层岩性圈闭逐渐成为重要的勘探对象。但地层圈闭的成藏条件苛刻且油气富集规律不清,通过精细剖析地层圈闭层序特征、封盖条件、输导体系动态演化特征,提出源-储-盖一体的地层分布样式及后期构造抬升是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的新认识。研究成果为断陷盆地斜坡区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有益借鉴。
1 区域地质概况
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涠西南凹陷是一个发育多套成藏组合、多种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图1),呈现“满凹含油”的特征。涠西南凹陷古近系经历了多期张裂活动,始新世第二期张裂,在区域近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了走向北东东—南西西具有控凹作用的①号断层,控制了流沙港组烃源岩沉积(T80—T90),此时A、B洼是一个统一湖盆,在中始新世湖盆鼎盛期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流二段中深湖相烃源岩。中晚渐新世进入第三期张裂,在近南北向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了近东西向的②号断裂带,由于该断裂带后期持续活动、隆升,把A、B洼分隔开来。目前,涠西南凹陷发现的原油主要来自A、B洼的流二段烃源岩,而且流二段在斜坡区、②号断裂带也具备较好的储盖组合,成为勘探挖潜的重要层系。
图1 涠西南凹陷构造区
2 流二段层序特征及储盖组合
层序及储层特征
层序地层分析表明, 涠西南凹陷南斜坡流二段(T83—T86)可分为早期湖侵、中期湖退及晚期湖侵3个层序[10](图2),涠12-X构造主体部位流二段中层序蕨类孢子和被子类花粉含量较高,说明当时离岸较近,有一次明显的湖平面下降,发育低位域、高位域2期三角洲分流河道砂,构造东北部发育席状砂和滨浅湖滩坝砂[11](图3)。流二段中层序三角洲主体部位储层厚度达40~60m,埋深较浅,物性较好且压力正常。
图2流二段层序地层对比(钻井位置见图3)
图3 南斜坡流二段中层序沉积相平面分布
WZ12-X-3井流二段2043~%,平均渗透率为80×10-3
um2,~。而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