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新课程,我们来了.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课程,我们来了.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5/9/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课程,我们来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课程,我们来了
摘要: 新课改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惑和思考。作者阐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困惑思考
甘肃省自2010年开始在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迄今已经近四年,即将面临新课改下的第二轮高考。在近三年的教学中,由于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内容与体系、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使得新课改对于哪个年龄层面的教师都是“新教师”。面对新课改这个挑战,各教学一线教师都在不断探索。我在一年多的教学中,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很好地评价学生等方面,都有很多困惑,也有一些思考,下面谈谈想法。
一、新课程教材的变化
新课程的理念是: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这一理念出发,高中化学新课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由于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编写意图不一样,因此在编排体例上有很大变化,一些教师感到不适应。如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广而浅,以往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以钠、铝、铁、***、硫、氮等展开并且每种元素化合物至少一节甚至更多,但现在只是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且体系发生了较大转变。再加上现行的新教材中元素周期律知识滞后,老师在对教材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就找不到联系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没有主线,教学过程零散,学生学完之后的感受也是很零散不成体系。
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对于教材的深广度,自实行课改以来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在规范课时、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突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呢?关键要以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师用书为标准,而不是以统编教材、教辅资料作为标准。可以通过比较课标中同一知识点在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中的不同要求把握教学深度,可以结合课标,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把握教材的广度。学生知识的获得是有梯度的,教学中要避免一步到位。如在高二年级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教学过程中,因为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蒸馏、分液、重结晶等在必修1的第一章中就已经系统学****过,但是因为在必修1的这部分教学时当时是给刚进入高中阶段学****的学生讲解的,知识点不能太深,所以讲解得很浅显,但在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因为考虑到有机化合物中的分液、蒸馏等内容在高考中是重要考点,所以在上必修1时会有所扩展,但学生在高一时感觉难度大很难掌握,而在选修4时又要复****一遍,部分学生感觉乏味。经过几次摸索,我发现必修1的概念原理内容是为元素化合物的学****及必修2反应原理的继续学****打基础,若在必修1、2教学时拓展太深,则增加了学生在高一学****时的难度,部分学生对化学学****失去兴趣。高二选修4教学时学生有吃剩饭的感觉,老师觉得乏味,教学效果不好。如果能够尊重学生在学****概念原理时需要有一个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