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中低压电力用户业扩接入工程规划设计导则(39页).doc

格式:doc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低压电力用户业扩接入工程规划设计导则(39页).doc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9/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低压电力用户业扩接入工程规划设计导则(39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低压电力用户业扩接入工程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总则
为了规范江苏省中低压电力用户业扩接入工程建设,提高电力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水平,根据江苏省《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DB32/T 1008-2007)及江苏省电力公司《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试行)》,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电力用户业扩接入工程的术语和定义、供电方案编制原则、接入工程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基本要求。业扩接入工程相关工作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接入工程的设计,应以经供电方与用户协商确定的供电方案为依据,并按照本导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任何设计单位不得变更供电方案中所确定的供电电压等级、供电容量、供电线路、电源接入点、资产(责任)分界点的划分及接入方式。
本导则适用于各供电公司电力用户业扩接入工程建设。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业扩接入工程
“业扩”是指供电方办理用户用电业务扩充管理工作的简称,业扩接入工程是指资产(责任)分界点至电网同一电压等级公用供电设备之间建设或改造的工程。
业扩接入加强工程
业扩接入加强工程是指由于用户接入工程或申请容量引起上一级电压等级建设或改造的工程。
市中心区
指市区内人口密集以及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
市区
指城市的建成区及规划区。一般指直辖市和地级市以“区”建制命名的地区。其中,直辖市和地级市的远郊区(即由县改区的)仅包括区政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
城镇
指县(包括县级市)的城区及工业、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地区;直辖市(由县改区)的工业、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地区。
农村
指城市行政区内除市中心区、市区和城镇以外的其他地区。
中压开关站(以下简称开关站)
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可用于解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有限或进出线走廊受限,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的作用。
配电室
户内设有中压进出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仅带低压负荷的配电场所及附设有配电变压器的开关站统称为配电室。
环网单元
也称环网单元,用于中压电缆线路分段、联络及分接负荷。按使用场所可分为户内环网单元和户外环网单元;按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间隔式。户外环网单元安装于箱体中时亦称开闭器

电缆分支箱
指用于电缆线路的接入和接出,作为电缆线路的多路分支,起输入和分配电能作用的电力设备,简称分支箱。
长期允许电流
指载流导体在导体工作温度、环境温度条件下所允许长期通过的电流。
电源点
指用户受电装置通过架空线路或电力电缆线路接入电力网的位置。
申请容量
指用户在用电申请中所填报的容量。
受电容量
对单电源用户而言,指该电源供电的主变压器容量;对双电源用户而言,同时供电互为备用时,每回路的受电容量为断开高压母联后该路的主变压器容量;一供一备时,每路的受电容量为该路可能供电的最多的主变容量之和。
配网自动化系统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数据、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安全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网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用电管理。
供电方案编制原则
供电方在编制电力用户供电方案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用户用电性质、用电容量、用电需求、用户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电网规划、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与用户协商后确定。同时应根据周边负荷发展情况,外线接入部分适当预留管孔数量、前置环网单元、开关站等设备,满足当地配电网5年发展规划。
编制电力用户供电方案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安全性
应满足电网和用户安全用电的要求,确保用户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
可靠性
供电电源、应急电源的供电线路、接线方式、运行方式等选择应合理可靠,满足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经济性
满足用户近期和远期对电力的需求,变压器容量、台数选用应适当;无功补偿装置配置符合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规定;计量方式、计量点设置、计量装置选型配置正确;电费电价的标准执行正确;电力设施维护管理责任划分明确。
合理性
用户用电性质应分类正确;供电电压选择合理;用户接入工程应就近接入电网。应根据地形、地貌和道路规划要求就近选择接入电源点。路径选择应短捷、顺直,减少道路交叉,避免近电远供、迂回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