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nnyoung 2018/10/29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地月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球和月球
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波长范围:~
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能源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概念:黑子→出现于光球层
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周期长小时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
速度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60
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位于近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西向东角速度约为每天,近日点时较,远日点时较,约为日分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2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名称带五带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黄赤交角存在,地球的公转(自转或公转)运动。(对应点选填右图)
地平面的高度角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外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划分界面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17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千米,
厚度:平均约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厚,约33千米,海洋较薄,约6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