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2.ppt

格式:ppt   大小:73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2.ppt

上传人:cai.li.bin 2018/10/29 文件大小:7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高中地理选修二
第四单元
今日地理工作室

?
试说明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大致分布状况。
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和绿洲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南方湿润地区
青藏高原
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
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如何?
?
西北地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干旱
: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①根据经纬度判断:化德一满都拉庙一吐鲁番的方位变化。
②沿上述方向,三地年降水量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③上述三地分属何类干湿地区? 并判断三地所属气候类型。
④根据年降水量状况,判断出本区域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
?
,观察并思考:
大陆性的气候条件,东部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适宜牧草类生长;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荒漠广布,使西北地区成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
受水分条件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怎样的演变?草原土地生产力相应有什么变化?
自然景观自东向西的演变是: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草原土地生产力也相应逐渐降低,载畜量随之减少
,读出各沙漠和沙地名称。从成因上看,西北地区荒漠可分为哪几类?
?
类型
成因
治理难度
举例
原生性荒漠(沙质、砾质)
在地质时期自然过程中形成
水资源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
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次生性荒漠(活化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退化
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治理较容易
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地
?
活动:分析我国荒漠的纬度分布和世界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世界上的荒漠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5°~35°之间,而我国荒漠主要位于35°N一50°N之间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比世界荒漠分布区偏北l5°一2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西北地区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地形所造成的。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四周高山环绕及青藏高原的阻挡,使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夏季降水稀少。冬季因北方地形开阔无阻挡,强大的干冷气流对这里首当其冲,导致气候异常干冷。从而形成了世界最巨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风力侵蚀强烈,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
,思考回答:
?
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差异不大,河流出山口顺势北流,故呈平行状;该区河流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沿途不断蒸发,下渗和灌溉,流量急剧减少,故流程不长便消失在沙漠中。
①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多呈什么流向?
②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④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会退化而被废弃?根据你已有的史地知识是否还能举出一些古绿洲被废弃、沙进人退的实例?
自南向北
唐宋以后,当地居民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固沙植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古绿洲被迫放弃。例楼兰等。
③该地区在西汉时期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兴修水利,发展屯田
“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长期以来,长城是我国古代到明朝时期农业和牧业的分水岭,在其两侧,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地带。清代开始,这一过渡带逐渐向西北移动达几十到几百千米。
?
①为什么会出现农牧业过渡带的西北方向移动?
②这样的移动产生了什么结果?
人口猛增,帝国主义入侵——移民垦边,“移民实边”、“开放蒙禁”等
——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使内蒙古南部原农牧过渡地带发生荒漠化,如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等
时期
人为因素
发生荒漠化的区域
古代(唐宋后)
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
近代(清代后)
大规模移民开垦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建国后)
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草原牧区和旱农地区
,分析讨论: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再到80年代,商都县的人口、耕地和荒漠化土地的变化状况及其原因。
?
特别是建国以后,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自然考虑不上将来的生态问题,在牧区将大片草原开垦成耕地,发展粮食生产。随着草地植被遭破坏,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迅速荒漠化。总体来说是因人口压力过大,管理失误而造成,并使本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总体仍在蔓延——特别是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包括原有良好水源灌溉的土地,荒漠化正在发展或强烈发展,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