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题研究·
对美国大都市区化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王旭
提要: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带有一定的“原型”特征, 据此可更准确地
认识城市化的一般规律。美国在进入 20 世纪后, 出现大都市区化。对于这种现象
的梳理和解读,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城市发展的主
导趋势和一般规律, 而且对于中国当前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
值。
关键词: 城市郊区大都市区大都市区化
关于美国大都市区化的研究是笔者始终关注的问题, 并曾提出了自己的某些看法①。在对这
一现象进行跟踪研究过程中, 最近又发现了相当多的数据和资料。同时, 美国学术界的相关研
究也方兴未艾, 研究成果迭出, 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参照, 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这一世界范围
内的新的规律性现象的研究价值, 增强了我们研究的紧迫感。中国近年来对城市化道路的研究
热潮持续不衰, 分别依赞成发展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镇) 分成三大派别, 各执一端,
相持不下。其中后两种主张多以抨击大城市(尤其是国外的大城市) 的弊端来反衬其各自道路
选择的合理性, 由此妨碍了我们对大城市进行全面客观地认识。所以, 笔者觉得有必要做进一
步补充和深化, 以便对这一现象有较全面清晰的把握。
一大都市区化是美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区化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现象, 是在美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
从建国初期到 20 世纪 20 年代是美国城市化的第一阶段, 即由起步到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早
期, 大约处于美较低, 1790 年美国开始第一次人口统计时,
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 5 % , 经济活动也偏于东北部一隅。但城市从一开始就发挥较重要的作
用, 以波士顿、费城、纽约和查尔斯顿为基础形成四大经济中心。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后,
交通运输方面随之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 即出现所谓的“运河时代”、“汽船时代”和“铁路时
代”, 城市因之得以长足发展, 确立了大西洋沿岸城市在全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并在东北部形
①王旭:《大都市区化: 本世纪美国城市化的主导趋势》,《美国研究》1998 年第 4 期。此外, 在其他著述
中也曾部分论及, 参见王旭《美国城市史》下篇: 大都市区化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
王旭《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社会问题与联邦政府政策》(《世界历史》2001 年第 3 期) 。
· 011 ·
1
1
1
Π
1
1 Π
Π
1
对美国大都市区化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成经济核心区(core) , 为进一步的区域性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 美国开发的“边疆”
1
不断向西推进。在此过程中, 城市再次起了中坚作用, 而且, 城市的规模和空间结构也发生了
阶段性变化, 带有明显的梯度性推移特征。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强, 促进全国经济一体化。
1 1
纽约脱颖而出ΠΠ, 成为美国不容置疑的全国首位性城市, 并日益显现出国际性大都市的特征。19
世纪下半期, 伴随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西部的大规模开发, 美国城市化也进入鼎盛时期, “美国
由农村搬入城市”。在此过程中, 中西部和西部分别形成两大热点地区: 在中西部, 若干分散孤
立的中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城市体系, 与东北部城市共同构成美国工业布局
的心脏地带和经济核心区; 在西部, 城市从无到有, 某些城市甚至一跃成为较大规模的地区性
经济中心, 横贯大陆的铁路的开通, 更使它们如虎添翼。到 19 世纪末, 美国初步形成以城市为
中心的经济体系。
在城市化的这一阶段, 城市普遍发展, 大城市地位日益凸显。突出表现是: 第一, 很多城
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从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过渡; 第二, 已有大城市则地位
更加巩固, 规模不断扩大, 在空间上表现为大城市的市区本身不断扩大。
1920 年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 是年美国人口突破了 1 亿大关。而在这 1 亿人口中, 已有一
半居住在城市中, 成为所谓的城市居民, 至此, 美国成为一个城市化国家, 城市的发展进入新
的阶段。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大都市区, 而不仅仅是大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占居主导地位。一些
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有的地域界线, 向周边扩展, 将周围地区纳入城市化轨道, 并与中心城
市紧密相连, 融为一体, 形成了功能相当集中的市中心商业区和以居民为主的郊区, 构成美国
大都市区。此后直至今日, 美国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在大都市区范围内进行。
大都市区的发展又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 1920 年至 19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