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医方剂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12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方剂学笔记.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0/29 文件大小:1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方剂学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二、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王焘
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
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
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知柏地黄丸
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
①叶天士(桂) 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②吴鞠通(瑭) 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③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与方剂)关系 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三、“八法”——临床常用的治疗***(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1、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
·分类:辛温,辛凉 1
·注意: 适度发汗(通身微汗出) / 药常不宜久煎
2、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注意: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
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适应证:邪在胃肠而致的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