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钻探工程六项指标要求.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钻探工程六项指标要求.docx

上传人:buxiangzhid56 2018/10/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钻探工程六项指标要求.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钻探工程六项指标要求
六项指标是衡量钻孔完工的质量标准,是地质编录人员参加工程管理质量好坏的指导准则,
钻孔完工后,地质编录人员填写质量验收报告(一式三份,地质、机台、财务部各一份) ,
地质编录人员必须参与质量工程验收。
根据《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 DZ/T0227-2010)钻孔质量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简称“钻探
六项指标”。
(l )岩矿心采取率
全孔岩心分层采取率不低于 70%,矿层(含矿石英脉及蚀变岩)不低于 80%,岩矿心从岩
心管取出后, 必须按先后顺序排好, 不得颠倒混淆, 矿层的顶、 底板采取率按矿心要求进行,
该段残留岩心不得超过 ,超过者必须特取。
①地质要求取心的岩层、钻孔平均岩心采取率不得低于 65%;
②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矿层顶板各 3-5m 范围内不得低于 80%;
③可采的薄矿层(厚度不小于 4-5m),每层平均采取率不低于 75%,厚度较大的矿层从矿
层顶板开始每 5M 或 10M 的平均采取率不低于 75%(岩金矿 80%);
④取出的岩矿心, 应洗净后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 不得颠倒或任意拉长, 岩心应按规定编号,
每回次应填放岩心票(包括没有岩心的回次) ,岩心箱应进行编号,箱子规格要符合要求且
结实。
为了避免选择性磨损, 尽量保证矿心的完整度, 普查控制孔矿心采取率达 65%可为基本满足
要求钻孔 ( 合格孔 ) ,若小于此数为报废孔,对于基岩上的第四系黄土残坡积层和河床冲积层
等,如水文无特殊要求外,不要岩心,但要求记录感觉换层深度。
(2)孔斜测量
一般情况下,直孔每 100m 测量一次顶角及方位角,误差允许递增计算,每百 m 不超过± 2
度,斜孔每钻进 50m 测量一次顶角和方位角,顶角允许误差每 100m 不超过± 3 度,除此之
外在下定向管、套管或换径 5m 后,见矿顶、底板及终孔时均需测量顶角及方位角,矿体薄
时可只测底板一处。如果钻孔顶角超差,而最终结果,钻孔在剖面出矿点和平面轨迹投影点
出矿点分别与相邻钻孔出矿点距离及相邻剖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原始设计安排网度的
1/3-1/4 ,若是超过上述限度 2m 时,该孔则为报废孔(对矿体产状深部突然变化者例外) ,
一般虽然倾角超差,
而不超过上述限度,则为可利用钻孔。磁性矿区要用防磁测斜方法;终孔测斜地质编录员应
在现场监测。钻孔见矿位置偏离勘探线距离不得超过 C 级基本网度的 1/4 (据银矿地质普查
规范)。
孔斜测量必须及时, 不得终孔一次进行, 每次测得的结果要及时、 真实地填写报表 ( 表 15-6) 。
见矿部位,地质人员有权要求机台检测。
(3)孔深检查
直孔每钻进 100m,斜孔每 50m,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 5M 只测一次)、下套管前、终孔后以
及地质编录人员认定的主要标志层,这些部位必须丈量钻具以校正孔深,当孔深误差率小于
1‰时不修正报表, 当孔深误差率大于 1‰时要修正报表, 报表修正后即为达到指标要求; 对
于见矿处及见有重要地质现象时,编录人员有权参加丈量钻具以校正孔深。
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见矿与终孔校正,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4)原始报表及其他编录
原始现场的编录(表由机台各班指定记录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