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道德经》导引南山空同
(众人读《道德经》,多是掰开了、揉碎了,一个字一个字的来解。然而“执微者,必失其著”本图将以总纲的形式,将《道德经》上下两篇的内在联系展现出来。人俗称,《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却不知,其上篇共有九章,每章有各小节,先展现给大家,权当导引。)
部分篇节总纲原文概要
全文导引第一节名与实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也,两者同出而异名。
第二节天然道德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节社会道德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第四节二者关系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第五节应守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一章:万物之理第六节生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节长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八节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第九节藏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二章:认知障碍第十节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第十一节有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节障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节碍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第三章:聪明第十四节聪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节明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第四章:虚实第十六节虚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第十七节实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第十八节表大道废,有仁义,故令有所属。
第十九节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节分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节辩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第五章:修言行第二十二节修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第二十三节言希言自然。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节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第六章:生化第二十五节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第二十六节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节二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第二十八节三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第七章:
天地人法第二十九节天然道德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节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第三十一节人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第三十二节法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八章:智慧第三十三节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第三十四节慧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